苏轼
课外阅读
阅读苏轼的《六一泉铭并序》,完成下列小题。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盍④往而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⑤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⑦,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⑧久矣。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在焉,画公与勤之像,事之如生。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甚白而甘。二仲⑨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其本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有删减)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盍:何不。⑤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⑥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⑦薨:去世。⑧化去:僧人去世。⑨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17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予昔通守钱塘 ②二仲谓余
③名之曰六一泉 ④去公数千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甚白而甘
A.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B.朝而往(《醉翁亭记》)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D.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18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画 公 与 勤 之 像 (2)访勤 于 孤 山 之 下
19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20 . 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
[答案]
[小题1](1)①我 ②对.....说③ 取名,命名 ④距离(2)D
[小题2](1)画/公与勤之像(2)访勤/于孤山之下
【小题3](1)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而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惠勤的话虽然奇幻怪异,但道理上却是对的
【小题4]①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②欧阳修是苏轼和惠勤共同尊祟的人,他们曾经在泉水旧址一起赞美欧阳修;③苏轼认为泉
水长流是欧阳修的文气英灵永存世间惠泽后世的象征;④顺应了杭州人民的心意,弥补了他们心中欧阳修不曾到杭州做官的遗
憾。(任意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在前往杭州任通判的途中,取道汝阴拜访了恩师欧阳修。欧阳修对我说:“杭州西湖孤山僧人惠勤善于写文章,而且擅长作诗,我曾经写了三篇《山中乐》赠送给他。”我上任三天后,就到孤山拜访了惠勤,谈论人物十分融洽。他评论欧阳修道:“欧阳公乃是天人也。人们只见到他现在暂时居住在人间,而不知道他曾经驭风驾云,跨越沧海翱翔在五岳之上的情形。杭州这边的人,总以欧阳公没有来过此处感到遗憾。其实欧阳修翱翔四面八方,哪里没有去过?”惠勤的话虽然有点离谱,但道理上却是对的。想不到在此之后一年,欧阳文忠公即撒手人寰。因事务缠身,我与惠勤,只能哭祭欧阳公于惠勤所在的寺庙。又过了十八年,我再次出守钱塘,则惠勤也已仙去很久了。拜访惠勤的旧居。这房舍的周围原本并没有泉水,我来之前的数月,泉水涌出。二仲对我说:“我师惠勤听说公(指苏轼) 要来,特意涌出这眼泉水,以慰问你管理杭州一方的辛劳,你对此能没有一点表示吗?”想起惠勤曾经评论欧阳修的语言,推测其本意,故将此泉称为“六一泉”,并作铭说:泉涌出之处,距离您(指欧阳修)所在的颍州几千里,且在您仙逝的十八年之后,我将其命名为“六一”,是不是有点过于荒诞了呢?我认为:君子的精神感召力,又岂止是五世而已,真正优秀的智者,其惠泽可达千秋万代。我曾经试着与您(指欧阳修)的精神一道,神游于孤山之上,俯视着吴越的苍茫大地,歌颂着锦绣的华夏山川,快乐地饮用着这眼甘甜的泉水,感受到您那泽被后人的睿智榜样,其影响的深远,或可从这眼甘甜的泉水,福泽于人的久远中,窥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