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韩非子·有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非子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本也。若是,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王之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
        B.则臣离上而下周             比:接近,勾结
        C.家相益                      务:任务,事务
        D.而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齐亡                毁为罚也
        B.此亡本也               必以先王法为比
        C.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上尊而不侵
        D.比周以为也            大臣务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14.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C    10.A    11.C  
        1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
        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4分)
        ②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2分)
        13.B
        14.【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可取之处及理由:①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②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答出1点得2分,共4分)
        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2分)
         
         
         
        【文言文阅读《有度》译文】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庄王曾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疆域;楚庄王抛下国家死亡之后,楚国便随之衰弱。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疆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此衰弱。燕襄王以黄河作为国界,以蓟城为国都,攻破了齐国,消灭了中山国,得到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重,没有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轻;燕襄王死后,燕国也因此衰弱。魏安釐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回了河东魏国的故地;攻占了韩国的管地,又在淇水下游取胜;魏国的军队遍布天下,威风传遍中原文明的国家;魏安釐王死后,魏国随之衰弱。所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楚、齐就可以称霸;有了燕襄王、魏安釐王,燕、魏就可以强盛。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这些国家本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所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结党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谤的流言作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因此忠臣无罪却遭遇危难而死,奸邪之臣没有功劳却坐享安乐利益。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中没有人。朝廷里没有人,不是朝廷中的臣子少了;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富强国家;大臣们致力于相互推崇,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小臣们拿国家的俸禄去培养私交,不把官员职责当回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坏人坏事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进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臣下的功过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所以说: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但首先一定要用规和矩作为标准;智慧极高的人虽很快就把事情做得合乎要求,但必须用先王的法制作依据。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而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整治官吏而威慑民众,遏止过于懈怠的行为,制止诈伪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了。刑罚严厉,臣下就不敢凭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受到尊崇而不受侵犯。君主得到尊崇而不被侵犯,那么君主就会强势而掌握治国的要领,所以先王把法令看得很重并将它传下来。君主如果放弃法制而用私意办事,那君臣就没有区别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韩非子·二柄》王士祯《登燕子矶》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晋书·石鉴列传》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宋史·文天祥传》
        《资治通鉴·公孙度传》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宋史·黄洽传》《汉书·张骞传》
        《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问于大夫文种》《宋史·赵禼传》
        《郑人买履》《宋史·王觌传》
        《韩雄传》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宋史·袁甫传》《鲁人身善织屦》
        《南史·张行信传》《说难》
        《韩非子·解老》《晋文公攻原》
        《宋史·种谔传》《元史·王都中传》
        《明史·王家彦传》姚鼐《答翁学士书》
        《宋史·王罕传》《宋史·邵伯温传》
        《魏书·张济传》《新唐书·源乾曜传》
        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宋史·赵晁传》
        童轩《治溷生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