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阳虎为乱于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
        八、课外阅读
        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圉三匝,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返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罪,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
        [注释]①阳虎:人名,春秋鲁国人,字货,也叫阳货,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事奉季平子。平子死后,阳虎专权。后来阳虎发动叛乱,事败后出奔齐国。②伯颐:伯,同“迫”,逼近。颐,面颊、腮帮子。“举剑而迫颐”:是说举剑准备自刎。③天下探之不穷:意思是天下大得很,哪里不能躲藏。④赴围:冲出包围。⑤顾反:回头折返。⑥推:刺。⑦攘祛薄腋:意思是从袖口捅进膈肢窝。⑧反:反叛。⑨蒙:冒着。⑩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11.解释下面加点词。
        (1)门者止之曰          (2)出之者怨之曰
        1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          博学而笃志
        B.以戈推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而乃反伤我          今乃掉尾而斗
        D.问所出之门          求闻之若此
        13.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罪。
        14.阳虎刺伤门者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阳虎的什么特点?
        15.通读选文可知,文段写“阳虎为乱于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1.(1)阻止   (2)埋怨,抱怨
        12.C
        13.认为受伤的人(一定是跟阳虎搏斗的)授以重赏,没有受伤的人(一定是放走阳虎的)处以重罚。
        14.鲁君有“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的命令,为了保护门者不被牵连。(大意对即可)由此可见阳虎有智勇,讲义气。(大意对即可)
        15.伤害反而是为了保护(害之而反利之)(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阳虎在鲁国作乱,鲁国君命令手下人关闭城门搜捕阳虎,宣布凡抓获阳虎者有重赏,放走阳虎者要处罚。追捕者将阳虎层层包围起来,阳虎只得举剑准备自刎,这时有位守门人劝阻他说:“天下大得很,可以逃生,何以自杀?我将放你出城去。”于是阳虎得以冲出重围,在后面的追兵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阳虎挥舞宝剑提着戈奔跑冲杀。那位守门人乘混乱之机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了城以后又折返回来,抓住那位守门人,举戈刺他,戈刺破袖子伤及腋部。这时守门人抱怨说:“我本来就和你非亲非友,为了救你我冒着被处死罪的风险,可你反而刺伤我。真是活该啊,会碰上这样的灾难。”鲁国国君听说阳虎逃出城,大怒,查问阳虎是从哪座城门逃脱的,并派主管官员拘捕有嫌疑的守门人。鲁国国君认定凡受伤的守门人是阻拦阳虎的,要重赏;而没有受伤的守门人可能是故意放走阳虎的,要重罚。(而在受伤领赏的守门人中,放走阳虎的那位守门人也在其中)这真可说伤害他反而使他得利。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李继勋传》《明史·卢象昇传》
        《明史·毛忠传》《说苑·奉使》《史记·南越列传》
        《淮南子·人间训》《南史·郑鲜之传》
        《宋书·刘粹传》《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宋史·许景衡传》
        王弘撰《与赵韫退大参书》《新唐书·封常清传》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阅读答案《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淮南子·汜论训》《荀子·王制》《氾论训》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史记·袁盎者传》
        《周书·宇文贵传》《旧唐书·元行冲传》
        《淮南子·人间》《清史稿·郭琇传》
        《宋史·刘廷让传》《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二)
        《宋书·何尚之传》《宋史·刘爚传》
        毛奇龄《何氏仆录》《清史稿·何师俭传》阅读练习及作案
        《登徒子·好色赋》《清史稿·邹炳泰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