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乙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B.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C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D.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惟,下对上陈述时表敬之辞,与《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中的“伏惟”意同。
B. “今臣亡国贱俘”的“亡”与《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的“亡”意同。
C. 结草,出自《左传》,后与“衔环”合二一,指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D. 自弱,即“使自弱”,与现代汉语中的“自强”“自立”“自娱自乐”的语法现象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为了消除晋武帝的误解,说自己希望做官显达,不在乎名节;继而又承诺待终养祖母之后应召出仕,以报答知遇之恩。
B. 陈轸认为齐国不能参与到诸侯国的混乱相攻之中,齐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混乱相攻的结果只能是让秦国坐享渔人之利。
C. 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因为齐国距离秦国遥远;韩、魏的民众屡遭兵祸,是因为韩、魏距离秦国太近。
D. 陈之所以推测秦国会有主辱民虏的结果,是因为古代帝王出兵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而秦国出兵则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
14. 李密和陈都在各自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策略完成了劝说,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 A
11. BA.正确。句意: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B.“意同”错。“亡”,灭亡。/同“无”,没有。二者不同。句意: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C.正确。D.正确。“自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自”。同时,弱”“强”“立”“娱”“乐”还都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译为“使……变弱”“使……强大”“使……独立”“使……快乐”。句意:使自己变弱。/使自己强大。/使自己独立。/使自己快乐。
12. C“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错。
13. (1)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2)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和名声,而有利于后世。
14. ①李密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晋武帝暂时同意其不为官的好处:树立“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形象、宣扬国策、笼络人心;②陈轸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齐王若不“以兵合于三晋”的危害:强敌弱己、秦灭韩魏后必攻齐、三晋恐会联合攻齐。
参考译文:
甲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很长,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
乙
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络赵、魏、韩三国组成联合阵线,然后再去齐国,对齐王说:“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而有利于后世。现在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互相激烈地攻打,这是不能建立功业,流传美名的,正好可以增强秦国,削弱自己,决不是六国的上策。真正能颠覆六国的,只有强秦。六国不去担心强秦,却互相攻打,彼此削弱,以致两败俱伤,使秦国坐享渔人之利,这是我深为山东六国所忧虑的。诸侯为了秦国互相残杀,可是秦国竟连一点力气也不出;诸侯为了秦国互相煎熬,可是秦国竟不拿出一把柴禾。为什么秦国就那样聪明,而山东六国就这样愚蠢呢?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古代五帝、三王、五霸,他们出兵讨伐,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现在秦国出兵讨伐诸侯,却不是这样,它必然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国君必受辱而死,百姓必被俘而亡。韩、魏民众屡遭兵祸,人们为死亡的战士深感哀痛,眼泪从未干过,难道齐国就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吗?并不因为秦国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韩、魏关系疏近,它才攻打韩、魏,而是因为秦国距离齐国遥远,距离韩、魏更近。现在齐国与秦国的距离就要拉近了!现在秦国想要进攻魏国的绛、安邑,他占领了绛、安邑两地之后,往东直指黄河,那就会以东河为表,以西河为里,占领东河与西河广阔之地,作为后方,向东进发,去攻打齐国,齐国被兼并后,秦国的领土就会一直延伸到东海边上。这样,南边将使楚、韩、魏孤立,北边将使燕、赵孤立,如果南、北不能呼应,齐国就会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现在赵、魏、韩已经组成联合阵线,恢复了兄弟友好关系,派出了精锐部队驻扎在绛、安邑,这是千秋万世的长远大计。齐国如果不立刻派出精锐部队与三国联合,必有后患。赵、魏、韩三国如果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一定会南下进攻楚国。楚、秦交战之后,赵、魏、韩怨恨齐国不与他们联合,必然会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后患。您倒不如迅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齐王说:“敬从您的指教。”果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