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韩缜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牒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璡、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璡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韩缜转》)
        [注]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3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 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 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在待诏有功时给予的奖励,是荣誉的象征。
        D. 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 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自古到今共同的典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 韩缜眼不着砂,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定了这些人的罪。
        D. 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韩缜上奏说:“如今国家的根基还没有稳固下来,没有办法维系天下百姓的心,这是阴气盛阳气弱的征兆啊。”
        (2)如今提拔选用他们不按常规,那么这就是君主和臣子都各自偏爱自己的亲人,(这样做的话)用什么去昭示天下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朝廷”“夏人”“”“使(使者)”“缜人名)”“神宗”“驿”“使者”“”“奏(奏折)”“”“陕西”,虚词“其”“”,“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中的“责”是动词,“夏人不修职贡”作宾语,因此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引服”结合语境可知,意思是“认罪”,缺少主语,所以不能单独断开。“迨夜”意思是“到了晚上”,表时间,可以单独成句。据此排除D再结合本句意思:朝廷正责备夏人没有对朝廷按时纳贡,想选择一个人去诘问夏的使者。韩缜刚好向皇帝辞谢,神宗命令他前往。韩缜到了驿馆问罪,加以谴责。使者认罪,等到晚上,韩缜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情。皇帝大喜,让他改任陕西转运使。句子可以断开: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说法错误应该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故选B。
        12.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皇上最终定了这些人的罪”说法错误,由文中的“帝罢抃,而正志聪罪”可知,应为皇帝罢免了孙抃,纠正了史志聪的过失。故选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本”,根基;“国本”,国家的根基;“”,稳固;“无以”,没有用来……办法;“”,维系;“天下心”,指天下百姓的心;“应”,征兆;“此阴盛阳微之应”,判断句,这是阴气盛阳气弱的征兆啊。(2)句中:“擢”,提拔;“非次”,不按常规;“”,偏爱;“何以”,为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昭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赵瞻传》(二)《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史浩传》(二)《宋史·倪思传》(二)
        《宋史·韩琦传》(三)《宋史·胡寅传》
        《宋史·陈禾传》(三)《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晏敦复传》(二)
        《宋史·张旨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张枃传》《宋史·任福传》
        《宋史·汪藻传》《宋史·项安世传》
        《宋史·刘颖传》(二)《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王安石传》《宋史论》《王荆公》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司马光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欧阳修传》(五)《宋史·范仲淹传》(三)
        《宋史· 赵子崧传》阅读练习衣答案(二)《宋史·欧阳修传》(四)
        《宋史·程颐传》(二)《宋史·郑獬传》
        《宋史·黎州诸蛮》《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陈咸传》(二)
        《宋史·洪迈传》(二)《宋史·刘承规传》(二)
        《宋史·彭思永传》《宋史·晏敦复传》
        《宋史·廖德明传》《宋史·张雍传》
        《宋史·太祖本纪》(二)《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宋史·张运传》《宋史·陈尧叟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高登传》《宋史·王遂传》
        《宋史·刘安世传》(二)《宋史·赵与欢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