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范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震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蓉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曰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范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台阁是指尚书台,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
        C.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以聪明威重者一人为博士祭酒。
        D.耆艾,古以七十岁为耆,六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C.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过人,希望光武帝授予他们博士之位。
        D.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语就轻易认同。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答案:
        1.A
        2.D
        3.C
        4.(1)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就在身边作乱了。
        (2)《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传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能设立博士。
         



        相关文言文练习
        《申屠蟠字子龙》《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后汉书·郭泰传》
        《郑玄对应劭》《蔡邕听琴》
        《后汉书·黄香传》(二)《后汉书·法雄传》
        《后汉书·范式传》(二)《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四知》《后汉书·朱乐何传》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后汉书·李燮传》
        《后汉书·郑众传》《后汉书·蔡伦传》
        《后汉书·贾复传》(二)《后汉书·崔骃传》
        《后汉书·班固传》(二)《后汉书·第五访传》
        《后汉书·陈元传》《后汉书·赵憙传》(二)
        《后汉书·樊英传》(三)《后汉书·范滂传》(三)
        《承宫樵薪苦学》《后汉书·虞延传》(二)
        《卓茂让马》《后汉书·冯鲂传》(三)
        《公孙瓒言事辩慧》《陈实与梁上君子》
        《后汉书·樊英传》(二)《后汉书·邓禹传》(三)
        《后汉书·宋均传》(二)《后汉书·王畅传》
        《后汉书·杜诗传》(二)《后汉书·孔奋传》(二)
        《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后汉书·刘盆子传》
        《后汉书·孔融传》(二)《后汉书·桓谭传》((三)
        《后汉书·袁绍传》《后汉书·耿恭传》(二)
        《后汉书·郑兴传》(二)《后汉书·桓荣传》(二)
        《后汉书·鲁恭传》(二)《后汉书·杨震传》(二)
        《后汉书·李固传》(二)《后汉书·赵岐传》
        《后汉书·种皓传》《后汉书·郭伋传》(二)
        《后汉书·李固传》《后汉书·宋均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