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孔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后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六,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而去。河南官属耻之,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翼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更置城邑,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及献帝都许,迁少府。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寝内,不以封建诸候。操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下狭弃市。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
        (节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B. 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C. 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D. 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有公府辟除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 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君主把嚼位、土地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以建立邦国。
        C. 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鄙弃。
        D. 扬班,即扬雄和班超。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兼擅修史,故得以并称于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融才能特异,多得礼遇。他十六岁就已经和当时的陶丘洪等名士齐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又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举荐。
        B. 孔融清高猖狂,言辞激切。他去何进府上祝贺;受到门客怠慢,愤而离去;因力劝而忤逆董卓,因言辞偏激遭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C. 孔融志向远大,功劳卓著。在黄巾军起义时,被派往局势最严峻的北海,他聚合军队,进习武事,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
        D. 孔融重视文教,颇有文名。他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上表推荐儒家学说;魏文帝欣赏他的文辞,向天下募求其文章,赐给献文者钱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2)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答案:

        10. A   
        11. D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错误。扬班,应为扬雄和班固,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但只有班固擅长修史。
        12. C    C.“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错误。孔融志大才疏,在北海被敌军打败了。
        13. (1)(孔融)被袁潭攻击,剩下的战士才几百人,乱飞的箭像雨一般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
        (2)然而因为孔融名声显赫于天下,(曹操)表面上假装容忍他,暗中却憎恨他公正的言论,担心阻挠他的大业。



        相关文言文练习
        《陈实与梁上君子》《后汉书·樊英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三)《后汉书·宋均传》(二)
        《后汉书·王畅传》《后汉书·杜诗传》(二)
        《后汉书·孔奋传》(二)《后汉书·光武帝纪》(二)
        《后汉书·刘盆子传》《后汉书·桓谭传》((三)
        《后汉书·袁绍传》《后汉书·耿恭传》(二)
        《后汉书·郑兴传》(二)《后汉书·桓荣传》(二)
        《后汉书·鲁恭传》(二)《后汉书·杨震传》(二)
        《后汉书·李固传》(二)《后汉书·赵岐传》
        《后汉书·种皓传》《后汉书·郭伋传》(二)
        《后汉书·李固传》《后汉书·宋均传》
        《后汉书·鲍永传》《后汉书·王允传》
        《后汉书·冯异传》(二)《后汉书·班超传》(二)
        《后汉书·阴兴传》(二)《后汉书·盖勋传》(二)
        《后汉书·杨厚传》《后汉书·郑兴传》
        《后汉书·寒朗传》《后汉书·崔寔传》(二)
        《后汉书·应劭传》《后汉书·寇恂传》(三)
        《后汉书·黄琉传》《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后汉书·陈俊传》《后汉书·黄琼传》(二)
        《后汉书·蔡邕传》(二)《后汉书·邓禹传》(二)
        《后汉书·杨震列传》(三)《后汉书·樊宏传》
        《后汉书·雷义传》《后汉书·董宣传》(二)
        《后汉书·公孙述传》《后汉书·范滂传》(二)
        《后汉书·陈藩传》《后汉书·赵咨传》
        《后汉书·张纯传》(二)《后汉书·王充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