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读通鉴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材料一: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呜呼!奢者因之以侈其嗜欲,俭者因之以卑其志趣,赫然若上天之宝命、祖宗之世守、在此怀握之金赀而已矣。祸切剥床,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
汉王之入秦宫而有艳心,见不及此。樊哙曰:“将欲为富家翁邪?”英达之君而见不及哙者多矣。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岂徒一时取天下之雄略乎!以垂训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尽免天下田租而国不忧贫,数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
天子而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贫必在国;士大夫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败必在家;庶人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后世必饥寒以死。周有大赉,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无覆宗之惨,民亦无冻馁攘夺之伤。后之王者,闻樊哙富翁之诮,尚知惩乎!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为无道A故B沛公C得至D此E夫为天下F除G残贼H宜缟素为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表原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不相同。
B.“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与《论语》“仁以为己任”的“以为”意思相同。
C.之,到、往,与《阿房宫赋》“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意思相同。
D.卑,使……卑,降低,与《过秦论》“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咸阳后,刘邦麾下将领忙于瓜分秦朝府库的金银珠宝,王夫之认为唐灭隋、宋灭唐、蒙古灭宋之后,也忙于占有敌方的钱财。
B.刘邦看到秦朝宫室中帷帐、珠宝、美女众多,产生了艳羡之心,不愿离去,王夫之认为刘邦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占有私财的害处。
C.樊哙认为秦王贪图奢侈华丽之物,导致秦朝覆灭。王夫之认为周代统治者尽快将赏赐分散到各家各户,所以周朝政权能长久延续。
D.王夫之认为,无论帝王、士大夫还是百姓,如果斤斤计较地敛钱聚财以便留给后人,那么必将给子孙后代招致贫困败落的命运。
11.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2)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岂徒一时取天下之雄略乎!
14.樊哙劝谏汉高祖勿做富家翁,王夫之认为这一明智之言值得后世君王深思。这一劝谏启发治国者应该制定哪些大政方针?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10.AEH(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译为: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故”表因果关系,连接前后句,前后句都有完整的主语、谓语、宾一一故在AE 处断开,“夫”表示议论,后面为观点句,表因果,且句子成份完整,所在以H处断开。)
11.D(A.《师说》中的所以,表手段、方法;B.意思都是“把……作为”;C.意思都是“到、往”; D.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2.A(“宋灭唐、蒙古灭宋”错误。对应信息为:宋军进入后周的宫殿,五代的积蓄全归宋人所有;蒙古远遁漠北后,大都的府藏都被运往明朝都城南京。)
13.(1)唯独萧何率先进入宫殿把秦朝丞相府的地图、户籍簿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译出大意给2分,“籍”“具”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范增说:“这说明刘邦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刘邦的宏伟志向难道仅仅是一时夺取天下吗?(译出大意给2分,“小”“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①不敛私财;(1分)②免除田租;(2分)③共同富裕。(2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刘邦领兵向西进入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唯独萧何率先入宫取秦朝丞相府的地图、户籍筹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名种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
材料二:
拥有天下的人却占有私财,世世代代兢兢业业地死守这份私财,以此作为稳固自身的方法,而对管理天下、开发万物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财政,却好像与自己毫不相关一样地不管不问,听任其自然地盈亏消长。灭掉别的国家,长驱直入其都城,敌方府库里的钱财全都变成了我方的,则统治者自然会占据这些钱财作为天子的私藏。唐军攻占西京长安后,隋朝所积累的财富都被唐朝占有;宋军进入后周的宫殿,五代的积蓄全归宋人所有;蒙古远遁漠北后,大都的府藏都被运往明朝都城南京。唉!本性奢侈的人因此而更加放纵自己的嗜好和欲望,本来节俭的人因此而降低了自己的志趣,赫然就像上天所眷顾的、祖宗世代所守护的,仅仅就是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这点资财而已。大祸已经迫在眉睫,而统治者仍在不停地盘剥民众,以维持自己的私产,等到政权覆灭之际,这些资财却全都成为了造反强盗的囊中之物。既然如此,当初得到这些私财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汉王刘邦进入秦朝的宫殿,看到其帷帐、珠宝、美女众多而产生了艳羡之心,不愿离去,可见他还没有认识到占有私财的害处。樊哙劝谏说:“您这样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吗?”刘邦是英明通达的君主,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识却远不如樊哙。范增说:“这说明刘邦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刘邦的宏伟志向难道仅仅是一时夺取天下吗?他将这一事件的教训谆谆教诲子孙后代,所以到了文景之治的时候,政府全部免除百姓的田租而国家也不必担心财政困难,汉朝数百年君主和民众共同富裕的方略,正是汉高祖在此时定下的。
帝王如果斤斤计较地敛钱聚财以便留给子孙,则国家必定贫困;士大夫如果斤斤计较地敛钱聚财以便留给子孙,则家族必定败落;百姓如果斤斤计较地敛钱聚财以便留给子孙,则其后代必定会因为饥寒而死。周代有重大的赏赐,统治者唯恐不能尽快地将赏赐物分散到各家各户,所以周朝的政权能延续到三十代;而国家灭亡之日,统治阶层没有宗族覆灭的悲惨,普通百姓也没有遭受冻饿和掠夺之苦。后世的君王听了樊哙称刘邦为富家翁的责备后,能够引以为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