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管子·轻重》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隰朋(1):春秋时齐国大夫。芊(2):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衡山(3):齐鲁之间的小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
        B. 天且以齐私楚也。(私:恩惠)
        C. 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
        D.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之:去)
        【2】请用“/”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②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4】本文的每个人物个性鲜明,在他们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具体回答。
         
         
        答案:
        【1】C
        【2】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3】①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②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几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4】(1)要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2)要审时度势,知己知彼(3)不可因小失大、目光短浅(4)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1】试题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中的“赋”是名词用如动词,“缴纳赋税”的意思,不是“给予”。故答案为C。
        【2】试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的意思是:钱币是谁都重视的,国家靠它维持,明主靠它赏赐功臣。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3】试题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械器(指兵器)、倍(成倍,翻倍)、争(争相购买)、什(十)”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因(于是)、令(让)、粟(指粮食)、降(投降)、服(使……服从)”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谈启示。选文叙写了齐国战胜楚国和控制衡山国的故事,从桓公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善而从,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管仲的角度看,要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善于谋划;从楚王和衡山君的角度,人不可心目光短浅,不可因小而失大;从事件的实施角度看,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据此概括作答。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说:“楚,是山东的强国,其人民习于战斗之道。出兵攻伐它,恐怕实力不能取胜。兵败于楚国,又不能为周天子立功,为之奈何?”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桓公便营建了百里鹿苑,派人到楚国购买生鹿。楚国的鹿价是一头八万钱。管仲首先让桓公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其次派左司马伯公率民夫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生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谁都重视的,国家靠它维持,明主靠它赏赐功臣。禽兽,不过是一群害物,是明君所不肯要的。现在齐国用贵宝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真是楚国的福分,上天简直是把齐国送给楚国了。请您通告百姓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全部财宝。”楚国百姓便都放弃农业而从事猎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加十倍,则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楚国的男人为猎鹿而住在野外,妇女为猎鹿而住在路上。结果是隰朋让齐国百姓藏粮增加五倍,楚国则卖出生鹿存钱增加五倍。管仲说:“这回可以取下楚国了。”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楚存钱增加五倍,楚王将以自得的心情经营农业,因为钱增五倍,总算表示他的胜利。”桓公说:“不错。”于是派人封闭关卡,不再与楚国通使。楚王果然以自鸣得意的心情开始经营农业,但粮食不是三个月内就能生产出来的,楚国粮食高达每石四百钱。齐国便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投降齐国的有十分之四。经过三年时间,楚国就降服了。桓公问管仲说;“我要找一个控制衡山国的办法,应怎样进行?”管仲回答说;“您可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必然涨价一倍。若造成天下争购的局面,衡山兵器还必然涨价十倍。”桓公说:“可以。”便派人到衡山大量收购兵器,不同他们付价还价。齐国在衡山收购兵器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也派人去买。燕、代两国开展这项工作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果然也派人去买。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于是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知道后,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用十七个月的时间收购兵器,用五个月的时间收购粮食,然后就封闭了关卡,断绝与衡山国的往来。燕、代、秦、赵四国也从衡山召回了使者。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他的南部,齐国侵占了他的北部。他自量没有后器招架两大敌国,便奉国而降齐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陶安传》《御民之辔》《贞观政要》
        《六韬·文师》《管子·投度》《清史稿·黄贞麟传》
        《宋书·孔靖传》苏轼《子思论》
        《管子·小问》《管子·小问》(二)
        《梁书·萧琛传》《宋史·司马光传》
        《管子·小匡》《管子·小匡》(二)
        《晋书·列女传》《晋书·郭文传》
        袁枚《游丹霞记》《管子·牧民》
        《史记·留侯张良者》张明弼《避风岩记》
        《管子·国蓄》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刘大櫆《芋园张君传》《清史稿·陈廷敬传》
        《管子·势》《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管子·明法解》《淮南子·主术训》
        《论梁元帝读书》《唐才子传·方干》
        沈周《介夫传》《旧五代史·李琪传》
        《管子·霸形》王思任《游丰乐醉翁亭记》
        《南齐书·王思远传》韩愈《乌氏庙碑铭》
        韩愈《答崔立之书》《宋史·高怀德传》
        《南史·宋书·羊玄保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