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许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
        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帘,启圭窦①,才容人。
        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
        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
        事闻,进秩二等。闻,进秩二等。
        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亦所当贼少。
        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
        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濰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
        逵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
        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成名大著。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日:“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④,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
        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⑤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
        人怪问故。父日:“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谥忠节,荫一子。又录山东平贼功,复荫一子。
        嘉靖元年诏逵死事尤烈,改赠逵礼部尚书,进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
        【注】①圭窭:在墙上开的“圭”字形门洞,便于堵上亦便于打开,较隐秘。②宸濠:即时任宁王的朱宸濠,后作乱被诛。③孙燧:时任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因反对朱宸濠叛乱,与许奎一同遇害。④薮:聚集。⑤文山:文天祥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遗之刍粟弓马         刍:喂牲畜的草料
        B.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版筑:筑土墙
        C.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    左右:支配,操纵
        D.贼众共推抑令跪         抑:按,压

        9.许奎死后谥号“忠节”。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都体现许奎“忠节”的一组是:
        ①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    ②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③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④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⑤逵日:“副使惟赤心耳!”    ⑥即为位,易服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逵忠于职守且有谋略。任乐陵知县和任兵备佥事驻守武定州时,他都率领当地军民,采取积极措施备战,打败了前来侵扰的贼寇。
        B.在针对宁王朱宸濠的斗争中,许逵有胆有识。他对暴横的宁王党徒严厉制裁,并向巡抚孙燧提议: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
        C.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并绑缚孙燧时,许逵挺身而出作抗争。朱宸濠威胁许逵,许逵非但不屈服,还斥骂宸濠是反贼,将受严惩。因而许逵与孙燧一同遇害。
        D.知子莫若父。许逵父亲一听闻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均被杀的消息,就知道儿子许逵一定由于不肯苟且、坚贞不屈而殒命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
        (2)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

        8、答案:C  (左右:名词的为动用法。做……的左右,辅助……)
        9、答案:D(排除①④⑥。①强调相貌和沉静多谋的性格,④陈述的对象是孙燧,⑥陈述的是杜逵的父亲;其余的表明其“忠贞而有节操”)
        10、答案:B(“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误解文意。据原文许逵语“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可知,许逵认为对付宁王为暴,关键在于剪除盗贼。)
        11、(1)后来(贼寇)又多次进犯,多次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再敢靠近乐陵城。此事报知朝廷,许逵得以升官二级。(“数”“却”“戒”“遂”“闻”必须准确译出)
        (2)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
        (“语”“必”“反”“其”“乎” 必须准确译出,“其”必须译为推测语气词)

         【参考译文】
        许逵,字汝登,是固始县人。正德三年考中进士。长得长身大嘴,猿臂燕颔,性格沉静而有谋略。被任命为乐陵知县。
        正德六年春,流寇刘七等人在各城邑大屠杀,杀害主要官吏。各州县长官大都关闭城门,消极防守,有的还弃城逃走,有的则送给贼寇粮草弓马,乞求贼寇不要来攻。
        许逵一到任,就激昂慷慨地制定以战为守的计划。乐陵县城原来没城墙,他就督促百姓修筑土墙,不出一个月,城墙就修成了。他让老百姓在房屋外修筑一道墙,墙高过窗户,墙上凿出圭形小门,只容一人进出。
        每家选派一个强壮的人拿着利刃守候在小门内,其余人都编入队伍,每天依旗帜号令行事,违者以军法论处。又招募了敢死队,埋伏在巷道里,大开城门。
        贼寇果然进城,许逵的令旗一举,伏兵四起,圭门内的人都跃出,贼寇大惊,乱跑乱窜,全都被杀或被擒。后来贼寇又多次进犯,多次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再敢靠近乐陵城。
        此事报知朝廷,许逵得以升官二级。
        当时能抗击贼寇的各位知县,益都县有牛鸾,郯城县有唐龙,汶上县有左经,浚县有陈滞,而这些人所抗击的贼寇数量都少。
        许逵因为多次抵御大贼寇有功,于是与牛鸾一道,被越级提拔为兵备佥事。许逵驻守武定州,该州城墙已倒塌,护城河已被填平,连牛马都不能挡住。
        许逵指挥军民筑城挖池,修建瞭望台,布置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人杨寡妇带领一千骑兵进犯潍县,指挥使乔刚抗击贼寇,贼兵稍稍退却。
        许逵追击贼兵,并在高苑击败了他们。又命令指挥使张勋在沧州截击贼兵,先后俘虏、斩杀了贼寇二百七十多人。
        不久,贼寇的另一分支到德平县掳掠,许逵将他们全部歼灭。于是许逵等人都声威大振。
        正德十二年,许逵被调任为江西副使。当时宁王朱宸濠的党徒专横暴戾,许逵依法对他们严厉制裁。许逵曾对巡抚孙燧说:“宁王之所以敢于暴戾,是因为依仗着朝 中权臣。权臣之所以愿意辅佐他,是因为贪图他的重贿。宁王用以重贿的资财,源自他所豢养的众多盗贼,如今只要剪除盗贼,重贿就会停止,行贿停止了,朱宸濠 的党羽也就孤立了。”孙燧深深认同许逵的观点,因而逢事都与许逵秘密商议。
        到朱宸濠绑缚孙燧时,许逵站出来争辩。朱宸濠向来忌恨许逵,问许副使有什么话说,许逵回答:“副使只是有一颗赤心罢了!”朱宸濠怒道:“难道我不能杀你 吗?”许逵骂道:“你能杀我,天子也能杀你。你这个反贼,将被碎尸万段,到时候你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朱宸濠大怒,让人将他一起绑了,拉出去,用刀砍他的 脖颈,但许逵屹立不动。众贼兵推按他,企图强迫他下跪,但始终未能做到,于是许逵被杀害,年仅三十六岁。
        当初,许逵将一部文天祥文集赠给担任给事中的好友张汉卿,但却没有附上书信。
        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许逵的父亲住家里,听说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被杀害,马上就立了牌位,换了丧服,为许逵哭悼。
        人们感到奇怪,问他原因,许父说:“那个被害的副使,必定是我儿子。”世宗即位后,追赠许逵为左副都御史,赠谥号“忠节”,并封赏许逵的一个儿子。
        嘉靖元年,世宗改追赠许逵为礼部尚书,封赏许逵儿子为指挥佥事。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王竑传》《明史·茹太素传》
        《明史·魏源传》(二)《明史·王恕传》(二)
        《明史·王图传》《明史·徐汧传》(二)
        《明史·刘振之传》《明史·蔡时鼎传》
        《明史·徐汧传》《明史·李骥传》
        《明史·本纪第一·明太祖传》《明史·陆完传》
        《明史·宋濂传》(四)《明史·杨信民传》(二)
        《明史·王绂传》(二)《明史·崔亮传》(二)
        《明史·叶伯巨传》《明史·西番诸卫》
        《明史·刘体乾传》(二)《明史·吕大器传》(二)
        《明史·费宏传》(四)《明史·李文忠传》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明史·徐光启传》(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明史·黄孔昭传》
        《明史·王彰传》《明史·杨继宗传》(二)
        《明史·张居正传》(二)《明史·本纪九》
        《明史·开济传》《明史·俞大猷传》
        《明史·戚继光传》(四)《明史·马孟桢传》(二)
        《明史·马孟桢传》(一)《明史·金铉传》
        《明史·马永传》(二)《明史·万元吉传》
        《明史·李秉传》《明史·胡松传》
        《明史·周忱传》(二)《明史·徐九思传》
        《明史·王世贞传》(二)《明史·杨守陈传》
        《明史·林俊传》(二)《明史·熊概传》(三)
        《明史·太祖本纪》《明史·邹维琏传》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