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上下一白 不敢出一言以复
B.画冒雪出云之势 恢弘志士之气
C.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D.回风折竹 斗折蛇行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7.(甲)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8.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9.(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
答案:
4.B(A.一:全,都/数量词,一;B.之:助词,的/助词,的;C.是:代词,这/判断词,是;D.折:折断/曲折;)
5.(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6.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7.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8.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9. 家国之思(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自然之乐(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