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王)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
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 尔无忘寡人之言。” 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①。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 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 诸樊曰:“敢不如命?”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吴王诸樊元年,已除丧,让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于季札。又复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贤,欲废长立少。’重发言于口。 虽然,我心已许之,然前王不忍行其私计,以国付我,我敢不从命乎?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季札谢曰:“夫嫡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
诸樊曰:“苟可施于国,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为季历,二伯来入荆蛮,遂城为国。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札复谢曰:“昔曹公卒,庶存嫡亡,诸侯与曹人不义而立于国。子臧闻之,行吟而归。曹君惧,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义。吾诚避之。”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于野,吴人舍之。诸樊骄恣,轻慢鬼神,仰天求死。将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节选自《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材料二: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①周太王古公亶父为了传位给孙子姬昌(西伯),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姬昌之父),长子次子迁至楚地定居,季历去世后姬昌即位,周王朝治国之道得以兴盛。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今汝于区区之国荆A蛮之乡B奚能成天C子之业乎D且今E子不忘F前人之言G必授国H以次及于季札。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岂敢,用于反问,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敢”词义不同。
B.重,慎重,谨慎,也表对某事感到为难,与成语“安土重迁”中的“重”词义相同。
C.城,在文中用为动词,指修筑城墙,与“然后践华为城”中的“城”词义用法不同。
D.舍,在文中用为动词,指安置住宿,与“舍相如广成传舍”句首的“舍”用法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王寿梦欲废长立幼传位给贤明的幼子季札,即使被拒,依然把此愿托付给了诸樊。
B.季札谢绝寿梦传位的理由主要是不能让父子之间的私情超越了先王传下的礼法制度。
C.周太王废长立幼而王朝兴盛,诸樊借此以表示对父王的理解,也引此例以劝说季札。
D.诸樊没能实现先王的遗愿,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临终之际依然令二弟传位给季札。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2)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答案:
8.BDG 9.D 10.D 11.(1)寿梦去世,诸樊便以嫡长子的身份代理操办国事,执掌(秉持/主持)国家的政权。
(2)周王朝的治国之道由此成就,前人称颂这件事,赞不绝口,这也是您所了解熟悉的啊。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你住在一个小小的国家里,处在少数民族的区域中,哪能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呢?如果你不忘记父亲的话,就一定要把国家的政权依照兄弟的次序传给季札。
“奚……乎”为固定句式,BD处断句;
“忘”的宾语是“前人之言”,其后应断开,故G处断句。
故选BDG。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岂敢/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句意:我敢不服从您的命令么?/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B.正确。都是慎重,谨慎。句意:只是难以把这话说出口。/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C.正确。动词,修筑城墙/名词,城墙。句意:筑起城墙建立了国家。/然后凭借华山作为城墙。
D.“舍,在文中……指安置住宿”错误。舍弃/安置住宿。句意:吴国人这才不去强求他了。/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错。据原文“虽然,我心已许之……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可知,即使先王难以开口,但诸樊心里已许诺他了,虽暂时接受了父王的托付,但还是希望能实现父王的意见。“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是对原文的误解,于文无据。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卒”,去世;“摄行”,代行职权;“当”,执掌。
(2)“就成”,完成;“诵”,通“颂”,颂扬;“习”,熟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寿梦病重将死。他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诸樊,第二个儿子叫余祭,第三个儿子叫余昧,第四个儿子叫季札。季礼有德才,寿梦想让他继位。季札推让说:“礼制有成规,怎么能废弃从前帝王的礼制而根据父子之间的私情来办事呢?”
寿梦于是命令诸樊说:“我想把国家传给季札,你不要忘了我的话。”诸樊说:“周国的太王古公直甫知道西伯昌的圣德,便废弃了大儿子而让小儿子继位,于是周王朝的治国之道得以兴盛。现在您想把国家交给季札,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在野外种地。”寿梦说:“过去周王施行的恩德加给了普天下的民众,现在你住在一个小小的国家里,处在少数民族的区域中,哪能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呢?如果你不忘记父亲的话,就一定要把国家的政权依照兄弟的次序传给季札。”诸樊说:“我敢不服从您的命令么?”寿梦去世,诸樊便以嫡长子的身份代理操办国事,秉持国家的政权。
吴王诸樊元年(公元前560年),已经脱下丧服后,便把君位让给季札,说:“过去父王在世时,曾经从早到晚坐立不安,我观察他的脸色,知道他的希望全在于季札。接着他又在内朝悲叹,并且告诉我说:‘我知道公子季礼贤能,他想废弃大儿子而让小儿子继位。’只是难以把这话说出口。即使这样,我心里已许诺他了,但是父王不忍心按他个人的打算来办事,仍然把国家托付给我,我敢不服从命令么?现在这个国家,实是您的国家,我希望能实现父王的意见。” 季札推辞说:“嫡长子主持国政,并不是父王的私意,而是国家的制度,怎么能改变呢?”
诸樊说:“如果可以在国家的政事中实行的话,又有什么古代帝王的成命呢?太王把继承人改成了季历,两位兄长便来到楚地,筑起城墙建立了国家。周王朝的治国之道取得了成就,前人称颂他,赞不绝口,这也是您所熟悉的啊。”
季札又推辞说:“从前曹宣公死后,公子负刍自立为国君,嫡长子却被杀死,诸侯和曹国人民都认为负刍在国中立为国君是不合乎道义的。子臧听说了这件事,一边走一边叹息地回到曹国。曹成公也害怕了,诸侯要拥立子臧为曹君,子臧逃离了曹国,以此来成全曹国的治国之道。我季札虽然不成器,却愿意奉行子臧的为人之道。我真的要避让君位。”
吴国的人民坚决要拥立季札当国君,季礼不接受而到野外去种地,吴国人这才不去强求他了。于是诸樊恣肆放纵,怠慢鬼神,抬头仰求老天给他一死。临死时,他命令弟弟余祭说:“一定要把国家传给季札。”于是就把季札封在延陵,称他为“延陵季子”。
材料二:
吴子诸樊已经免除了丧服,打算立季札为国君,季札辞谢说:“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和曹国人不赞成曹成公,打算立子臧为国君。子臧离开了曹国,曹国人就没有按原来的计划去做,以成全了曹成公。君子称赞子臧说‘能够保持节操’。君王,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冒犯君位?据有国家,不是我的节操。札虽然没有才能,愿意追随子臧,以不失节操。”诸樊坚决要立他为国君。季札丢掉了他的家产而去种田。于是就不再勉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