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北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文本二:
时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各赋两韵,子瞻作第一第五韵,占“风”字为韵。余皆不录。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①其来,既偃②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若夫鹢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固以陋晋人一吷④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野马相吹,抟羽毛於汗漫,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
(选自北宋·苏轼《快哉此风赋》)
注释:①穆如:清和,指风初起微而缓。②偃:压倒。③鹢:水鸟名。④吷(xuè):以口吹物发出的响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B.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C.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D.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在文中为计量单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东西一舍”表示东西三十里。
B.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C. 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文中“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即元丰六年十一月的第一天。
D. 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代,在出生时由父母给取字,字一般用作平辈之间的称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篇并未从亭子本身入手,而是从长江水势逐渐涨大说起,为全文观胜和“快哉”主题的展开积蓄了充沛的文气。
B. 文中“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一句,颇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神韵,是文章主旨所在。
C. 苏轼登亭临风,由风的雄健、广博感悟到的“快”,触动心灵之“快”,这或许就是苏东坡为亭命名“快哉”的原因。
D. 两篇文章,文本一侧重叙述快哉亭之名的由来,条理清晰;文本二韵散夹杂,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侧重抒情。
13. 请结合两则文本,说明苏轼兄弟对宋玉“大王之雄风”的言论持何种态度,并简要阐述理由。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1)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答案:
10. D【解析】句意: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张君梦得”同义复指,指张梦得,“君”是对其尊称,不能断开,排除C;“齐安”是地名,不能断开,排除A;“谪居齐安”是动补结构,后面断开,且“清河张君梦得”是句子的主语,不能独立成句,排除B;“为亭”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排除C。
11. D【解析】“在出生时由父母给取字,字一般用作平辈之间的称呼”错。男子取字,是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女子取字,是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一般由长辈或者有名望的人取。字一般多是长辈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
12. B【解析】“是文章主旨所在”错,由“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可知,文章主旨是赞赏“不以物伤性”的坦荡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与民同乐之意,不是文章主旨所在。
13. 态度:否定。理由:苏辙认为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苏轼认为有德之人能享受到风带来的快乐,而不只是大王之雄风能够给他带来快乐。
【解析】由苏轼的“岂独”可知,对宋玉“大王之雄风”的言论持否定态度;文本一中苏辙“玉之言盖有讽焉”,同样对其言论持否定态度;
理由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苏辙认为风并没有雄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认为,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
苏轼“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苏轼认为有德之人能享受到风带来的快乐,而不只是大王之雄风能够给他带来快乐。
14. (1)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2)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
【解析】(1)“骚人思士”,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胜”,忍受、承受;“乌”,哪里。
(2)“业”,名词作动词,以……为职业;“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定语后置句,为观游及卖果长安豪富人;“取养”,雇佣。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文本二:
其时,我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等人各用两种韵脚写赋。我用的是第一、第五两韵,占“风”字为韵。其余的都没有记录。
有德之人的乐趣,在于那风带来的快乐。即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在座佳宾眷恋好风的心意都是相同的。她来得庄严而轻缓,却压倒了世上的邪气。飒飒作响,难道她只给大王带来好处吗?春秋时代,令鸟儿退着飞过宋都的不祥之风;汉王饮酒泗水河边,引他高歌的狂风;南郭上空吹晌万千孔窍的吓人的风,东海之上没有准则的东西南北风;当然还有那被当作嘲笑对象的剑口的小风,和玉川子饮茶后腋下生出的卑下风,以及将灰尘、羽毛搅得满天飘舞的肮脏风,把振起鳞甲的飞龙送上天去的多事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