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迁。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鋮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疆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鎣代立,是为康公。
        (选自《史记·秦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B.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C.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D.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远古华夏族所居住的中原地区。
        B.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C.西戎:古代族名,狭义上指氐羌族诸部,广义上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D.太子: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缪公治国有方,自视甚高。他向由余炫示秦国的宫室和财宝,但由余以为这太劳苦百姓。
        B.秦缪公从善如流,收效颇丰。他采用内史廖的计策,运用美人计和反间计为国家除去祸患。
        C.秦缪公称霸西戎,大受赞誉。他平定西戎以后,周天子特意派召公前来赐予金鼓表示祝贺。
        D.秦缪公开疆拓土,功业卓著。他东败强晋,西服戎夷,百姓都认为他应该成为诸侯的盟主。
        13.文中由余认为“中国”乱的原因是什么?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答案:
         
        10.A
        11.D
        12.D
        13.君主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监督民众;百姓疲惫至极就怨恨君主,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导致篡夺杀戮。
        14.(1)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愿望。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怀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句子结构相同,在两个“下”中间断开,可排除BD。比较AC两项,“一国之政”和“一身之治”句子结构相同,中间用“犹”连接,“不知”是下个句子的谓语,应在“不知”前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太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不可指“其他儿子”。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百姓都认为它应该成为诸侯的盟主”错。结合原文“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疆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文中“君子”非百姓,并且认为他没有成为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余的原话是“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他认为君主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监督民众;百姓疲惫至极就怨恨君主,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导致篡夺杀戮。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道,宗旨;第一个“明”,彰明;止,达到;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遗恨,遗憾;与,给;其,表祈使语气,千万、一定;乃,你的。
        参考译文: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所以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让百姓营造,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会感到奇怪,一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伎。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改变。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七年(前623),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派召公过带着钲、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三十九年(前621),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良臣子舆氏名叫奄息、仲行、鋮虎的三个人也在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他们悲痛,并为此而作了一首题为《黄鸟》的诗。君子说:“秦缪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但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死了就置百姓于不顾,还拿他的良臣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遗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没有做到这些,更何况还夺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断定秦国不可能再东进了。”缪公的儿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鎣继承王位,这就是康公。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世家·郑》《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
        《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史记·刘敬传》
        《史记·准阴侯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史记·平准书第八》
        《史记·鲁仲连传》(二)《史记·苏代传》
        《史记·李斯列传》(二)《史记·平淮书》
        《史记·田仁传》《史记·田儋传》
        《史记·伍子胥列传》《李牧守边》
        《史记·淮阴候列传》《史记·鲁仲连传》
        《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史记·三王世家》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朝鲜列传》
        《史记·燕召公世家》《史记·孔子世家》(四)
        《史记·管晏列传》(三)《史记·孔子世家》(三)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叔孙通传》
        《史记·乐毅传》(二)《史记·司马穰苴传》
        《史记·张良传》《史记·卫青传》
        《史记·穰侯列传》(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史记·苏秦列传》(二)《史记·曹相国世家》(二)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二)
        《史记·灌将军夫者》《史记·老子传》
        《史记·彭越传》《史记·货殖列传序》(二)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春申君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二)
        《魏公子列传》(三)《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