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文侯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若赏唐国之劳徒①,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
秦小主夫人②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闻之,令吏兴卒。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
[注]①唐国之劳徒:指供劳役之人。②小主夫人:指秦出公的母亲。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公子A之在外者B众C若此D则人臣E争入F亡G公子矣H此不便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文中指指责,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非”意思相同。
B.复,文中指宽宥,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意思不同。
C.比,文中指近来,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不同。
D.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后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返回晋国后,对跟随他的人进行了赏赐,他认为如果赏劳役之徒,陶狐将排在首位,周内史对此表示赞同。
B.公子连回国时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即位后想对右主然和菌改采取不同的赏罚措施,但他最后却改变了做法。
C.唐太宗认为高颎公平正直,隋朝安危跟他的生死息息相关,但隋炀帝残暴无道,导致高颎被杀,太宗感叹不已。
D.诸葛亮曾上奏要求废黜廖立和李严。二人听闻诸葛亮死讯,觉得无法再昭雪自己的冤屈,廖立痛哭流涕,李严发病而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
(2)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
14.两则材料在赏罚上的相同点是什么?(3分)
答案:
10.CD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A 12.D
13.(1)违背我想要的,多次揭发我的过错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末等的赏赐。(“拂”“举”各1分,大意2分。)
(2)如今圣上思虑所推崇的,确实足够用来极尽政令教化的根本,穷尽大公无私的要义。(“尚”“诚”各1分,大意2分。)
14.①赏罚讲求公正公平;②依据结果进行赏罚。(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陶狐不在其中。身边的侍从说:“您回到国家,多次拿出爵禄赏人,陶狐却不在其中,冒昧地问问您的解释。”文公说:“用义来辅佐我,用礼来引导我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最高的赏赐;用善道来教育我,用贤德来劝勉我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次一等的赏赐;违背我想要的,多次揭发我的过错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末等的赏赐。如果赏赐劳役之人,那么陶狐将在首位。”周内史叔兴听到这件事说:“晋文公大概会成就霸业吧!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晋文公的做法与此相符了!”
秦小主母亲任用奄变,很多贤能的人心中不高兴,隐藏不出;百姓们郁闷怨恨指责君主。公子连流亡在魏国,听到这种情况,打算入主秦国,于是借助群臣和百姓从郑所这个要塞进入。右主然把守要塞,不让他进入,说:“我有道义,不能侍奉两个君主,公子赶紧离开吧!”公子连离开,进入北狄,从焉氏塞进入,菌改让他进入。小主母亲听到这件事后,命令官员起兵。士兵和官吏刚出发的时候,都说:“去攻击敌寇。”半路,就改变了说:“不是攻击敌寇,是迎接主君。”公子连即位,这就是秦献公。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处罚他;感激菌改,想优厚地赏赐他。监突规劝他说:“不行。流亡在外的秦公子很多,像这样,那么臣子争相让流亡的公子进入,这对您不利。”献公认为他说得对,所以宽宥了右主然的罪,而赐给菌改官大夫一职。献公可说是善于实行赏罚了。凡是赏赐不是因为喜爱他,惩罚不是因为憎恶他,而是用赏罚来看导致的结果。导致的结果好,即使憎恶他,也要赏赐;导致的结果不好,即使喜爱他,也要惩罚。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都称赞高颊善于做宰相,于是看他的本传,可以说是公平正直,隋朝的安危,跟他的生死相关联。炀帝残暴不行仁义,(高颊)冤枉被诛杀。何尝不想见到此人呢,放下书来感叹!再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曾经上表废黜廖立、李严,廖立听说诸葛亮逝世,哭泣说:‘我们大概要穿左衽的衣服(沦为异族统治了)!’李严听说诸葛亮逝世,发病而死。所以陈寿称:‘诸葛亮处理政事,敞开诚心,坦白无私,竭尽忠诚对当时有益的人,即使仇敌也必须奖赏;违犯法纪怠惰荒疏的人,即使亲人也必须惩罚。’你们怎么可以不仰慕赶得上他们呢?我如今常仰慕前代较好的帝王,你们也可仰慕贤德的宰相,如果像这样,那么荣耀的名声、显贵的职位,可以长久保有了。”房玄龄回答道:“我听说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思虑所推崇的,确实足够用来极尽政令教化的根本,穷尽大公无私的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