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李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①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②《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①参夷:指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②燔:焚烧。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始皇之遣A毅B毅见始皇病C太子未立D而去E左右F皆不可以G言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毅案之,当死”的“当”与《陈情表》中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当”词义不同。
        B.“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的“舍”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的“舍”用法不相同。
        C.“因秦国地形便利”的“因”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的“因”用法不同。
        D.“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的“治”与《屈原列传》中的“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治”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生病,就派遣身边的谋臣蒙毅去祭祀山川,导致后来假传遗诏事件的发生,苏轼认为秦始皇的决定是不明智的。
        B.苏轼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而到秦始皇时,积久而成的威势已经过度严苛了,这有违古代的恕道,不得人心。
        C.李斯非常认同商鞅从秦孝公时代开始推行的严刑峻法,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姚鼐认为李斯是一个善于趋奉现实的人,他并没有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只是满足了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
        (2)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
        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李斯对秦朝产生的影响?
         
         
        答案:
        10.BCF 11.D    12.C    13.(1)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
        (2)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 14.①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
        ②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
        ③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始皇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见始皇病了,没有立太子就离开皇帝身边,这两件事都说不上明智。
        第一个“毅”作“遣”的宾语,故应在B处断开;
        “始皇病”作“见”的宾语,故应在C处断开;
        “而”字连接“太子未立”和“去左右”,中间不断开,故应在宾语“左右”后F处断开。
        故选BC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当”,判决、判罪;/担当。句意:蒙毅审理案件,判定赵高死罪。/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B.“舍”,动词,居住;/名词,客舍。句意:等到他出逃而无地方可住的时候。/到了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C.“因”,介词,凭借;/连词,于是、就。句意: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D.“词义相同”错。“治”,治国策略;/国家安定。句意: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通晓国家安定太平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错,依照材料二原文“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可知,即使没有李斯的支持,秦始皇自己也会把已有的法令承袭下去。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制”,控制、钳制;“形”,对照,引申为配合;“备”,防备、防范;“密”,周到,完备。
        (2)“逆”,预先、事先、预测、猜测;“非是”,除了这,如果不这样;“中”,符合、投合;“张”,扩大、扩张。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①由“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可知,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
        ②由“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可知,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
        ③由“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可知,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始皇称帝的时候,赵高犯了罪,蒙毅审理案件,判定赵高死罪,秦始皇赦免并起用了赵高。长子扶苏喜欢直言劝谏,秦始皇发怒,派扶苏到北方上郡监察蒙恬的军队。秦始皇东游会稽郡,沿海去往琅琊,小儿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跟随。秦始皇路上染病,派蒙毅返回向山川祷告,蒙毅还没回来秦始皇就驾崩了。李斯、赵高假传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杀掉扶苏、蒙恬、蒙毅,最后秦朝因此灭亡。
        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蒙恬带兵三十万,威震北方,扶苏做蒙恬的监军,而蒙毅在皇帝身边做谋臣,即使有大奸臣,敢窥视皇位吗?不幸的是皇帝途中得病,还要有人向山川祷告,因此派遣蒙毅去,所以赵高、李斯能够达成他们的阴谋。秦始皇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见始皇病了,没有立太子就离开皇帝身边,这两件事都说不上明智。然而上天想使人世的国家灭亡,那灾祸与失败一定会从智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出来。
        唉,秦国失道,是由来已久的,难道仅仅是秦始皇的罪过吗?自从商鞅变法,以斩首为较轻的刑法,以灭三族为常法,臣子们要害怕畏惧,以能够正常死为幸事,哪有闲暇再请示皇上!依照他们的法律,请求也不会有收获,禁令的事依旧发生,商鞅自以为超越尧、舜而超过汤、武的道德了。等到他出逃而无地方可住的时候,才知道是制定法制的弊端。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材料二: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
        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历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
        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是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遭遇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相关文言文练习
        《孙武论》《论取郜大鼎于宋》《史记·太史公自序》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二)苏轼《记六一语》
        《朋党论》《上神宗皇帝书》苏轼《苏廷评行状》
        《大臣论》《焚书》《黄州安国寺记》《行香子·述怀》
        《潮州韩文公庙碑》《谢欧阳内翰书》《养生》《东坡志林·赠张鹗》
        《刑赏忠厚之至论》《韩非子·二柄》苏轼《书上元夜游》(二)
        苏轼《思堂记》苏轼《记游定惠院》
        《六一泉铭并序》《陶渊明传》《哨遍·为米折腰》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三)《龙图燕公肃雅多巧思》《徐州莲华漏铭》
        苏轼《刑政》《答黄鲁直书》《答黄庭坚书》
        《答黄鲁直》《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苏轼《眉山远景楼记》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
        苏轼《与朱鄂州书》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二)《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苏轼《厚货财一》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二)苏轼《汉高帝论》
        苏轼《后赤壁赋》(二)苏轼《梁贾说》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游白水书付过》
        《后赤壁赋》《赤壁赋》苏轼《陈公弼传》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苏轼《日喻说》
        《范文正公集》叙苏轼《方山子传》(二)
        苏轼《答李端叔书》苏轼《与章子厚》
        《苏轼私识范仲淹》苏轼《书黄筌画雀》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苏轼《黠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