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材料二: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注】,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诸降。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文公伐曹、卫,出谷成,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竖头须:竖,宫中役使小臣;头须,人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君A补B王C阙D以E顺F礼G也H阳I人J未K狎L君M德N而P未P敢Q承R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文中指遭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字意思相同。
B.师旅,军队通称,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一词意思相同。
C.笃,指厚道忠诚,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字意思不相同。
D.释,指解除,与《庖丁解牛》中“庖丁释刀对曰”的“释”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墨子认为只有国君重视贤士,国家才能生存发展。即使国家陷入困境,国君遭受耻辱,若重视任用贤人,还是能够取得成功。
B.阳人不服统治,晋文公率军包围阳人,打算杀掉他们。仓葛认为阳人大多是王室姻族,杀之会丧失民心,于是文公放了他们。
C.晋文公率兵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没有取胜。兵败撤退时得到情报,原人坚持不过两天,后来原人果然主动请降。
D.晋文公与郭偃探讨治国难易之道,郭偃指出应辩证看待,国君认为治国容易,则困难将至;国君认为治国困难,则容易将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4分)
(2)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4分)
14.晋文公是怎样“用民”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D、H、N 【解析】原文标点: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11.A 【解析】“不如因善遇之”的“遇”字意思是“对待”。
12.C 【解析】“兵败撤退”错误,晋文公撤兵是为了守信,不是因为失败。13.(1)您安定周王室却残杀周王的姻族,民众将依附哪里?我冒昧地向军吏私下陈述,希望您仔细考虑!
【评分标准】4分。“残”,残杀。“焉附”,依附哪里。“敢”,冒昧。“图”,考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得到原却失去信用,依靠什么役使人民呢?信用是人民生存的依托,不可以失去。
【评分标准】4分。“何以”,宾语前置句,依靠什么,用什么。“使”,役使,使唤,驱使,支使。“庇”,依托,寄托。“民之所庇也”,判断句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善于纳谏。②守信于民。③虚心学习。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治理国家却不存恤那些贤能的士人,那么国家会灭亡。见到贤德的人却不急于任用,那么他们就会怠慢君王。没有比任用贤人更加急迫的事,没有贤士,就没有人能和君王谋划国家大事。怠慢贤人忘记贤士,却能让他的国家生存的,是不曾有的。从前晋文公出逃避难却最终成为诸侯之长,齐桓公逃离国家而最终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的羞辱,却最终成为威慑中原各国的贤能之君。这三个人能在天下功成名就,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曾遭遇困境、个人能够压抑自己忍受极大耻辱的缘故。最好的是从不失败,其次是失败后仍能有所成就,这就叫善于用人。
材料二:
晋文公流亡期间,宫中供役使小臣头须是负责看守库藏的人,没有跟从晋文公流亡。晋文公归国即位,头须于是来求见,文公以洗头发为由推辞不见。头须对谒者说:"洗头时心的位置就翻覆,心的位置翻覆那么考虑事情也就倒过来了,我见不到君王是应该的啊。跟从流亡的人是为君主奔走的仆役(羁绁:马笼头和缰绳。泛指牵引犬马禽畜的绳索),留在国内的人是为君王看守国家,何必怪罪留在国内的人!国君如果仇视普通人,那么害怕的人可就多了。"谒者把头须的话告诉文公,文公立即接见头须。阳人不服从文公,文公率兵包围了阳地,将要杀掉阳人,仓葛大叫道:"晋君补周王失位之阙,来顺从礼仪。阳人尚未习惯晋君之德,因而未敢遵命。您要杀阳人,这恐怕不合礼吧!阳人有夏、商的后嗣遗典,有周王室的军队,樊仲这样的守官,除了守官,其余的人都是周王室的父兄甥舅。您安定周王室却残杀周王的姻族,民众将依附哪里?我冒昧地向军吏私下陈述,希望您仔细考虑!"文公说:"这是君子的言论。"于是释放了阳人。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地,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过了三天原地却没有投降,文公就下令分散军队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报告说:“原地坚持不过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却失去信用,依靠什么役使人民呢?信用是人民生存的依托,不可以失去。”于是晋军就撤离了,刚到孟门之地,原地就请求投降。晋文公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卻毅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坚持学习愈加勤勉。先王的法典,是道德义理的府库。道德和义理,是教养人民的根本。能够做到勤勉厚道的人,是不会忘记百姓的。请让卻毅担任元帅。”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晋文公向白季学习读书,读了三天,文公说:“我不能立即施行所学的知识啊(咫:语气词),但见闻倒是增多了。”白季回答说:“然而您增多见闻来等待贤士施行,这不也是胜过没有见闻吗?”文公问郭偃说:“开始,我认为治国容易,如今感到困难。”郭偃回答说:“君王您认为治国容易,那么困难将要到了。君主您认为治国困难,那么容易将要到了。”文公讨伐曹、卫,迫使楚国从谷地撤兵,解除楚军对宋国的包围,在城濮打败楚军,于是称霸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