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荀子·议兵》《吕氏春秋·孟秋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斯问孙卿子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
        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改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超然客公众号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沦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节自《荀子·议兵》)
        材料二:
        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困次作难矣,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废,胜者用事。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家无怒笞,则坚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节自《吕氏春秋·孟秋纪》)
        【注】①孙卿子,即苟况的尊称。②传说汤在鸣条打败了桀,周武王在甲子日打败了纣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杀戮无A时B臣下C懔然D莫必其命E然而周师至而令F不行乎H下用不能I闻用其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全、完全,与《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意思相同。
        B.极,达到极点,与《兰亭集序》“足以极视听之娱”中的“极”意思不同。
        C.偃,止息,其义由《项脊轩志》“偃仰啸歌”中“偃”这一本义引申而来。
        D.相,相互,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中的“相”意义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主张实行霸道,认为秦国四代以来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威力盛行在诸侯中,不是靠仁义来形成这种局面的。
        B.荀子反对李斯的观点,认为李斯说的并不是真正的便利,真正的便利是抓住使国家强盛的根本,避免世道混乱。
        C材料二以炎黄、共工、五帝、蚩尤等都曾发动战争为例,证明战争的由来、兵器的发明已经相当久远,无法禁止。
        D.材料二用家庭中废除责打就会出现过错、诸侯国中缺少刑罚就会引发侵夺等事例类比出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4分)
        (2)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4分)
        14.对于战争,两则材料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BEH(原文标点: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
        11.C(C“偃仰啸歌”中“偃”是“仰卧”的意思,用的是本义。A.“四海一”中的“一”是“统一”的意思;B“治辨之极也”中的“极”是“顶点”的意思,引申为“最高准则”;D.“会不相从许”中的“相”是偏义副词,指动作的意义偏重于一方)
        12.C(“证明战争的由来、兵器的发明已经相当久远,无法禁止”错误,炎黄、共工、五帝的例子证明了战争的由来很早,无法禁止;蚩尤的例子是说明兵器的发明比蚩尤还久远)
        13.(1)政事治理好,百姓就亲近他们的君主,喜欢他们的君主,并且乐意为君主牺牲。(“修”“轻”各1分,大意2分)(2)没有蚩尤的时候,人类本来就砍削树木作为武器进行战争了,胜利者做首领。(“固”“长”各1分,大意2分)
        14.(1)同:都认为战争不能废止。(2)异:①材料一认为礼为根本,战争为末节;②材料二认为应主张正义的战争。(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斯问荀况说:“秦国四代保持强盛,兵力是四海之内最强大的,威力盛行在诸侯之中,它不是靠仁义来实现的,不过是顺着便利的形势去做罢了。”
        荀子说:“这不是你所懂得的。你说的便利,不是真正便利的便利;我说的仁义,才是最便利的便利。仁义,是用来把政事治理好的。政事治理好,百姓就亲近他们的君主,喜欢他们的君主,并且乐意为君主牺牲。所以说:‘一切都在于君主,将帅,是次要的。’秦国四代保持强盛,但战战兢兢地经常畏惧天下各国全部联合起来颠覆它,这就是所谓的乱世的军队,他们没有抓住根本。所以商汤放逐夏桀,并不是在鸣条大战时放逐夏桀的;武王诛伐商纣王,也不是在甲子这天的早晨战胜商纣王的,都是原先一贯施行礼义实行教化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仁义之师。现在你不追索它的根本,而去探究细枝末节,这就是世道混乱的原因。    
        “礼,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是强盛稳固国家的根本,是威力盛行的途径,是建立功名的纲要。天子诸侯遵循它,所以得到了天下;不遵循它,所以毁灭了国家。所以,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不足以取得胜利;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不足以巩固国防;严酷的法令,繁多的刑罚,不足以形成威力。遵循礼这一途径这一切才能办到,不遵循礼这一切都会废止。商纣王将比干剖腹挖心,囚禁了箕子,还施行了炮烙的酷刑,任意杀戮,臣下都战战兢兢不知道是否一定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周朝的军队一到商纣王的命令就无法在下面施行,就不能调动他的百姓。这难道是法令不严酷、刑罚不繁多的缘故吗?是由于他们统治自己的国家不遵循礼的途径啊。”
        材料二:
        战争的由来相当久远了。黄帝、炎帝已经用水火争战了,共工氏本来恣意发难了,五帝之间本来互相争斗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灭亡,胜利者统治天下。人们说“蚩尤开始制造了兵器",其实,兵器并非蚩尤创造的,他只不过是把兵器改造得更锋利罢了。没有蚩尤的时候,人类本来就砍削树木作为武器进行战争了,胜利者做首领。只有首领还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设置君主。君主仍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设置天子。天子的设置是在有君主的基础上产生的,君主的设置是在有首领的基础上产生的,首领的设置是在有争斗的基础上产生的。争斗的由来相当久远了,不可禁止,不可平息。所以古代的贤王主张正义的战争,从未废止战争。
        家中如果没有责打,僮仆、小儿犯过错的事就会立刻出现;国中如果没有刑罚,百姓互相侵夺的事就会立刻出现;天下如果没有征伐,诸侯互相侵犯的事就会立刻出现。所以,家中责打不可废止,国中刑罚不可废止,天下征伐不可废止,只不过在使用上有的高明、有的笨拙罢了。所以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的战争,从未废止战争。
         
         



        相关文言文练习
        《荀子·性恶》《荀子·劝学》《说苑·政理》《川渊深而鱼鳖归之》
        《荀子·臣道》《宋史·戚纶传》《荀子·解蔽》
        《荀子·致士》《说苑·尊贤》《贞观政要·任贤》《荀子·王制》
        《积微,月不胜日》《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荀子·劝学》《荀子·性恶》
        《荀子·儒效》《荀子·宥坐·欹器满覆》
        《荀子·性恶》荀子《自知之明》
        《荀子·非相篇》《君子之学》
        《荀子·强国》《荀子·法行》
        《荀子·子道》《论语·克己复礼》《荀子·子道》
        《荀子·修身》荀子《劝学》
        《荀子·非相》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