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李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
        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浚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桧死,除户部郎中。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丁母忧,归葬,哀毁。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
        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从秦统一中国赢政称皇帝开始,不能称“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始称“京畿”。
        B.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幕府的僚属称幕僚。幕僚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知,其主要功能为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等。
        C. 漕运,指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D.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宋代实行州、县二级制,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弃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稙小时候聪明伶俐专心好学,曾两次被乡里宗长推举。太史晁无咎看见他称赞他是国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B. 运送粮饷的道路道阻厄断绝,京畿转运使向子谞任用当时正担任迪功郎的李稙督运,李稙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C. 母亲去世,李稙回家服丧,期满,参政钱端礼举荐他补任差额担任琼州知州。皇上体恤其年岁已高,让其改任徽州知州二
        D. 李稙上书极力陈述防守长江的十条计策,都直指事理,皇上称赞他的意见,用太府卿之职征召他赴阙,李稙因为生病不能启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闲,专以抚摩为急。
        (2)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不久凭借奉议郎的身份管理潭州,李稙打开仓库发放粮食,赈济贫困的百姓,专门把安抚百姓作为当务之急。(2)当时秦桧主持朝政,凡是帅府旧僚一律都被辞退罢免官职,浚也离开朝廷,李稙关闭门户不在朝廷中做官。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赵瞻传》(二)《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史浩传》(二)《宋史·倪思传》(二)
        《宋史·韩琦传》(三)《宋史·胡寅传》
        《宋史·陈禾传》(三)《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晏敦复传》(二)
        《宋史·张旨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张枃传》《宋史·任福传》
        《宋史·汪藻传》《宋史·项安世传》
        《宋史·刘颖传》(二)《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王安石传》《宋史论》《王荆公》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司马光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欧阳修传》(五)《宋史·范仲淹传》(三)
        《宋史· 赵子崧传》阅读练习衣答案(二)《宋史·欧阳修传》(四)
        《宋史·程颐传》(二)《宋史·郑獬传》
        《宋史·黎州诸蛮》《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陈咸传》(二)
        《宋史·洪迈传》(二)《宋史·刘承规传》(二)
        《宋史·彭思永传》《宋史·晏敦复传》
        《宋史·廖德明传》《宋史·张雍传》
        《宋史·太祖本纪》(二)《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宋史·张运传》《宋史·陈尧叟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高登传》《宋史·王遂传》
        《宋史·刘安世传》(二)《宋史·赵与欢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