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孝景崩,武帝立》《李广非大将才也》《读通鉴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孝景,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文本二:
        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节选自黄淳耀《史记评论》)
        文本三:
        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注]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3分)
        击(A)刁(B)斗(C)士(D)吏(E)治(F)军(G)簿(H)至(I)明(J)军(K)不(L)得(M)休(N)息(0)然(P)亦(Q)未(R)尝(S)遇(T)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之死有不同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文中加点的词语“刁斗”“斥候”“部曲”分别是“夜间敲击用来巡更的器具”“侦察兵”“军队”的意思。
        C.“此固裨将之器”中的“固”与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不同。
        D.“不识之正行伍”“守兵之将”“蚓无爪牙之利”“辍耕之座上”中的四个“之”字的用法各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及士兵的态度,从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
        B.王夫之认为防守要警觉,进攻要机动;统率大部队要纪律严明,战前要作好详细周密的侦察。
        C.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时期名将,两人有不同的治军风格,各有长短,为此两人关系不睦。
        D.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
        13.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14.黄淳耀对李广持贬低的态度,请归纳理由。(3分)
         
         
         
        答案:
        10.(3分)C、J、O。(每处1分)
        11.(3分)C。意思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
        12.(3分)C。“两人关系不睦”于文无据。
        13.(8分,每句4分)(1)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这用来追逐小的胜利是可以的,遇到大股敌人就会覆灭了。(“自便”“逐利乘便”“覆”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效仿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效仿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效”,“鲜”各1分,句意2分)
        14.(3分)①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②他作战逐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③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
         
        参考译文
        材料一: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材料二:李广并没有大将的才能,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这用来追逐小的胜利是可以的,遇到大股敌人就会覆灭了。太史公叙述李广最称心得意的地方,是在(李广)做上郡太守时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射死了对方的将领,解下马鞍无拘无束地躺(在地上),然而这本来是副将的才能啊。至于庄严的军阵、整齐的军旗,进攻如怒风疾雨,后退如高山大岳,李广难道能做到吗?淮南王谋反的时候,只害怕卫青和汲黯却没听说提及李广。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
        材料三:太史公说:“匈奴人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愿意跟随从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司马光却说:“(如果)效法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仿效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偏于一面的观点。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有人(善于)统兵,有人(善于)统将。做将军的,有(善于)进攻的有(善于)防守的,有人(善于)统率大部队,有人(善于)统率小部队。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这是善于)防守部队的大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人人能自由行动,(这是善于)进攻部队的大将。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这是统率大部队的法则。不敲刁斗不警戒,简省军中文书,这是统率小部队的方法。(如果)队伍整齐严谨地去进攻敌人,那么会因敌方察觉到他们的动静而无功返回。如果简易地防守,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用简易的办法统率大部队,就会像手指和臂膀不能相互使动那样(指挥不灵)因而容易溃败。用严谨的作风统率小部队,就会被拘泥牵制自已陷入困境因而遭受失败。所以李广和程不识各有一长处。
         
         



        相关文言文练习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勾践困于会稽》
        《史记·孟尝君传》《鲁仲连者,齐人也》
        《李牧守边》(二)《史记·平准书》《王安石变法》
        《史记·孔子世家》(五)《魏有隐士曰侯嬴》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魏有隐士曰侯赢》
        《范雎欲事魏王》《史记·刘敬传》(三)
        《史记·刘敬传》(二)《史记·陈丞相世家》(四)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帝尧者,放勋》《鲁人曹沬》
        《史记·黥布列传》《史记·齐悼王世家》
        《史记·货殖列传》(三)《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
        《史记·蒙恬列传》(三)《史记·乐毅列传》(三)
        《缇萦救父》《史记·丞相公孙弘》
        《史记·老子传》(三)《史记·春申君列传》(二)
        《优孟哭马》《史记·李将军列传》(三)
        《史记·郑庄传》《史记·庄子》
        《史记·刺客列传·专诸者》《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记·老子传》(二)
        《周亚夫直谏》《史记·萧相国世家》(三)
        《史记·郭解传》(二)《史记·郑世家》
        《史记·田单列传》(二)《史记·世家·郑》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孝文本纪》
        《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史记·吕不韦列传》(二)
        《史记·刘敬传》《史记·准阴侯列传》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
        《史记·平准书第八》《史记·鲁仲连传》(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