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书·竟陵王刘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
        竟陵王刘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后改封随郡王。上欲大举北讨,命诸蕃并出师,莫不奔败;唯诞中兵参军柳元景先克弘农、关、陕三城,多获首级,关、洛震动。会诸方并败退,故元景引还。明年,义宣举兵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欲奉乘舆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然后处分。上流平定,诞之力也。初,讨元凶劭,诞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乃出为使持节、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上以京口去都密迩,犹疑之。大明元年秋,又出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余如故。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①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三年,豫章民陈谈之上书诉枉,称:“弟咏之昔蒙诞采录,随从历镇;大驾南下,为诞奉送笺书,经涉危险,时得上闻。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有启闻,希以自免。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因言咏之乘酒骂詈,遂被害。自顾冤枉,事有可哀。”吴郡民刘成、建康民陈文绍等又诣阙上书,怀冤申诉。其年四月,上使有司劾诞,乃贬爵为侯,遣令之国。上将诛诞,以义兴太守垣阀为兖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给事中戴明宝随阆袭诞,诞呼左右及素所畜养数百人,勒兵自卫。
          七月二日,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军进攻,克其外城,又克小城。诞走趋后团,队主沈胤之追及诞于桥上,诞举刀自卫,胤之伤诞面,因坠水,引出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
        (节选自《宋书•竟陵王刘诞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B.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C.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D.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国君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占有的疆土,又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作帝王代称。
        C.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使持节称号,拥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也可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诞年轻有为,功勋卓著。在讨伐元凶刘劭时,刘诞与皇上一起出兵,赢得奔牛大捷;在平定刘义宣叛乱过程中,刘诞同样立下了战功。
        B.刘诞性好奢侈,行事高调。刘诞为自己所造府第极为精巧,园林之精美冠绝当时;同时府内广聚文武英才,使用的铠甲兵器皆是上品。
        C.刘诞性格暴烈,手段强硬。刘诞心腹傅元祀怀疑谋反之事被陈咏之举报,便告知刘诞,刘诞设计杀害了陈咏之,此事被陈谈之上书朝廷。
        D.刘诞为上不容,身死名败。刘诞多次受到告发弹劾,皇上决定将其除掉,先降低他的爵位,后又派兵直接剿灭,死后其姓被贬为留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
        ②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
        (5)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诞之反,实宋主(刘)骏激成之”,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

        答案:
        (1)D
        译文:傅元祀的弟弟知道了陈咏之与黄宣达来往,自生疑忌,泄漏机密,详细地报告了刘诞,刘诞大怒,命令身边的人与陈咏之一起喝酒,将他灌醉。
        (2)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占有的疆土”错误,依据文化常识“乘舆指:1.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3.泛指车马。4.战车”判断,此处应是“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
        (3)C.“刘诞心腹傅元祀怀疑”错误,依据原文“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来看,是傅元祀的弟弟知道了陈咏之与黄宣达来往,就报告了刘诞。
        (4)①既,已经;见,表被动,被动句;潜,秘密地;因,趁机;寇,侵犯;治仗,置办兵器。
        译文:刘诞已经被猜疑,也秘密地为此做准备,到广陵后,借着北朝侵犯边境之际,修理整治城池,积蓄粮草,置办兵器。
        ②恒,经常;潜,暗中;图,谋划;一旦,一天;发,败露;横,意外的;罹,遭受。
        译文:陈咏之经常看见刘诞与身边小人傅元祀暗中谋划叛逆之事,咏之害怕有一天事情败露,意外遭受罪罚。
        (5)宋主一步步逼刘诞反叛:①对刘诞多猜疑、忌惮;②对刘诞心生不平,先调出京城,后又调往离首都更远处;③借陈谈之等人上书,派有司弹劾刘诞,贬爵,遣返,乃至派兵诛杀。

        参考译文:
        竟陵王刘诞,字休文,是南朝宋文帝第六子。元嘉二十年,十一岁,被封为广陵王,拥有二千户的食邑。二十一年,监理南兖州各个军营的事务,出任镇守广陵县。不久,凭借本号迁徙到南徐州任刺史,后来改任随郡王。皇上想要大举北讨,命令各个藩郡一起出兵,没有不逃跑失败的;只有刘诞的中兵参军柳元景首先攻克了弘农、关、陕三座城池,斩获了很多首级,关、洛发生震动。恰巧各个军队一起被打败撤退,所以元景也率领军队还来了。第二年,南郡王刘义宣举兵谋反,掌握着荆、江、兖、豫四州的军力,声势浩大。孝武帝即位不久,朝中大乱,孝武帝想把皇帝的仪仗送给刘义宣,迎接他入朝,刘诞坚决地阻止了他,这之后讨伐叛军。皇上的地位渐渐平稳下来,这都是刘诞的功劳。当初,讨伐元凶刘劭,刘诞与皇上共同起兵,拥有奔牛的捷报,至此又有不同的功勋。皇上生性多猜疑,十分惧怕忌惮他。并且刘诞建造府邸,其府邸建筑之精巧与园林之优美冠绝一时。大多聚集文武英才在其府内,配备精甲利器,没有不是上等品的,皇上的猜忌就更加深重。
        孝建二年,于是出任使持节、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皇上因为京口距离都城过近,就更加猜疑他了。在大明元年秋天,又出任为都督六州的诸军事和南兖州的刺史,剩下的像原来一样。刘诞已经被猜疑,也秘密地为此做准备,到广陵后,借着北朝侵犯边境之际,修理整治城池,积蓄粮草,置办兵器。君臣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民间也时常有流言传出,均称刘诞必反。大元三年,豫章人陈谈之上书告状,说:“我弟弟陈咏之过去曾蒙受刘诞录用,跟随他守镇;皇上正值南下,替刘诞奉送书信,几经危险境地,才能够使皇上听说。陈咏之经常看见刘诞与身边小人傅元祀暗中谋划叛逆之事,咏之害怕有一天事情败露,意外遭受罪罚。就把这件事偷偷地报告给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把这事传开,希望自己能免以罪责。傅元祀的弟弟知道了陈咏之与黄宣达来往,自生疑忌,泄漏机密,详细地报告了刘诞,刘诞大怒,命令身边的人与陈咏之一起喝酒,将他灌醉,反诬陷陈咏之酒后狂言,将他杀害,请求陛下为我弟伸。回过头来看实属冤枉,实在令人悲哀啊。”吴郡百姓叫刘成的、建康百姓叫陈文绍等又到朝廷上书,含冤申诉。这一年四月,皇上使有关部门弹劾刘诞,于是被贬爵位为侯位,遣派他离国。皇上将要诛杀刘诞,让义兴太守垣阀担任兖州的刺史,让他率领羽林禁军,派遣给事中戴明宝跟随垣阀袭击刘诞,刘诞号召左右手下以及平时所供养的几数百人,率兵自我保卫。
        七月二日,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领军队进攻他,攻下他的外城,又攻克了内城。刘诞逃到后花园,队主沈胤之追逐刘诞到桥上,刘诞举起大刀自卫,胤之刺伤刘诞的脸,就坠入水中,又把他拉出来杀了,并把他的头传送到都城报功。刘诞死时年仅27岁。尸体埋在广陵,孝武帝将其姓贬为留氏。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书·郭原平传》《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
        《宋书·何执中传》(二)《宋书·谢述传》(二)
        《宋书·宗悫传》(二)《宋书·史嵩之传》
        《宋书·江智渊传》《宋书·孝义传》
        《宋书·王景文传》《宋书·谢灵运传》
        《宋书·戴颙传》《宋书·薛安都传》
        《宋书·羊欣传》《宋书·胡藩传》(二)
        《宋书·张茂度传》《宋书·刘秀之传》(二)
        《宋书·臧熹传》《宋书·刘道规传》
        《谢述传》《宋书·许均传》
        《宋书·徐湛之传》《宋书·沈璞传》
        《宋书·向靖传》《宋书·沈亮传》
        《宋书·刘秀之传》《宋书·顾觊之传》
        《宋书·檀道济传》《宋书·陶潜传》
        《宋书·徐广传》《宋书·蔡兴宗传》
        《宋书·王敬弘传》《宋书·沈攸之传》阅读练习
        《宋书·宗越传》《宋书·王准之传》
        《宋书·谢方明传》《宋书·毛修之传》
        《宋书·殷景仁传》《宋书·王韶之传》
        《宋书·吕祖谦传》《宋书·胡藩传》
        《宋书·袁淑传》《宋书·刘道产传》
        《宋书·刘延孙传》《宋书·谢晦传》
        《宋书·刘大夏传》《宋书·垣护之传》
        《宋书·刘穆之传》《宋书·范祖禹传》
        《宋书·宗悫传》《宋书·何执中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