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州宁陵县记》《避暑录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建中初年,李希烈自蔡陷汴,驱兵东下,将收江淮,宁陵守将刘昌以兵二千拒之。希烈众且十倍,攻之三月,韩晋公以三千强弩,涉水夜入宁陵,弩矢至希烈帐前。希烈曰:“复益吴弩,宁陵不可取也。”解围归汴。后数月,希烈骁将翟辉以锐兵大败于淮阳城下,希烈且蹙,弃汴归蔡。后司徒刘公玄佐见昌,问曰:“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昌泣曰:“以负心能守之耳、昌令陴者曰:‘内顾者斩!’昌孤甥张俊守西北隅,未尝内顾,捽下斩之,军士有死志,故能坚守。”因伏地流涕。司徒刘公亦泣,抚昌背曰:“国家必以富贵尔。”
        (节选自杜牧《宋州宁陵县记》)
        材料二:
        杜牧记刘昌守宁陵,斩孤甥张俊事,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希烈围宁陵时,守将高彦昭,昌乃其副,贼坎城欲登,昌盖欲引去,从刘元佐请兵,出不意以捣贼。彦昭誓于众曰:“中丞欲示弱,覆而取之,诚善。然我为守将,得失在生人。今士创重者须供养,有如弃城去,则伤者死内,逃者死外,吾民尽矣。”于是士皆感泣,请留,昌大惭。则全宁陵,昌安得全攘其功耶? 计刘元佐间能拒守当在彦昭,不在昌也。牧好其意,欲造作语言为文字,故不复审虚实。希烈围宁陵四十日,而谓之三月; 城不陷,以元佐救兵至,败希烈,而云韩晋公以强弩三千,希烈解围,皆非是。士固有幸不幸高彦昭不得立传计是官不至甚显而死故昌得以为名。赵充国云:“兵者,国之大事,当为后法。”昌为将固多杀,正使有之犹不足为法,况未必有。聊为辨正,以信史氏之说。
        (节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士固有幸A不幸B高彦昭不得立传C计D是官不至甚显E而死F故G昌得以为名。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益,增加,与《孟子》“曾益其所不能”的“益”意思相同。
        B. 富贵,使……富贵,使动用法,与《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习”用法不同。
        C.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与《庄子》中“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的“者”用法相同。
        D. 法,标准,准则,与成语“道法自然”的“法”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据杜牧记载,刘昌率两千士兵顽强抵挡李希烈近两万大军,最终等来韩晋公的强大支援,迫使李希烈解围而去。
        B. 在杜牧笔下,刘昌军令如山,大义灭亲,他通过斩杀孤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但这也让他内心异常痛苦。
        C. 关于刘昌的军事策略,叶梦得并没有全盘否定,但在对高、刘二人事迹的对比性叙述中流露出了褒高贬刘的倾向。
        D. 叶梦得认为,杜文中丝毫没有叙及高彦昭,除了杜牧对刘昌有感情偏向之外,主要是高彦昭官职不够显赫的缘故。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
        (2) 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
        14. 叶梦得认为杜牧所记不实,因此“聊为辨正”,他做了哪些“辨正”? 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0. B CF (每处1分, 共3分。若多答0分。)
        11. B。用法相同,“习”也是使动用法,使……学习。
        12. B。刘昌的外甥张俊“未尝内顾”,没有违反军令,所以斩杀张俊并非大义灭亲,而是通过牺牲近亲立威,故而他自述为“负心”。
        13.  (1) 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
        (“当”“凡”“何以”各1分, 大意1分, 共4分)
        (2) 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
        (“固”“但”“考”各1分, 大意1分, 共4分)
        14. ①宁陵守将是高彦昭,刘昌只是副将; ②刘昌主张弃城,高彦昭反对并率众坚守; ③围城时长为四十日而非三月; ④援兵是刘元佐而非韩晋公。(每点1分,共4分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
        建中初年,李希烈从蔡州攻陷汴州,驱使军队向东进发,将要夺取江淮地区,宁陵守将刘昌率领两千士兵抵御他。李希烈的兵力将近是他的十倍,攻打了三个月,韩晋公率领三千强弩手,涉水在夜间进入宁陵,弩箭射到了李希烈的帐前。李希烈说:“又增加了吴地的弓弩,宁陵攻取不了了。”于是解除包围返回汴州。几个月后,李希烈的猛将翟辉率领精锐部队在淮阳城下大败,李希烈处境窘迫,放弃汴州返回蔡州。后来司徒刘玄佐见到刘昌,问道: “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 ”刘昌哭着说:“因为有负心的手段才能守住啊。我命令在城墙上守卫的人说: ‘往城内看的斩首!’我的孤外甥张俊守卫西北角,未曾往城内看,就被拽下来斩首了,军士们有拼死的决心,所以能够坚守。”于是伏在地上流泪。司徒刘公也哭了,抚摸着刘昌的后背说: “国家一定会因为这一功劳让你富贵的。”
        材料二:
        杜牧记载刘昌守卫宁陵,斩杀孤甥张俊这件事,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李希烈围攻宁陵的时候,守将是高彦昭,刘昌是他的副手,贼寇挖城墙想要登城,刘昌大概想要领兵离去,向刘元佐请求援兵,出其不意地攻击贼寇。高彦昭向众人发誓说: “中丞想要显示弱小,再返回来进攻敌军,诚然很好。然而我是守将,得失在于保全百姓生命。如今受重伤的士兵需要供养,如果放弃城池离去,那么受伤的会死在城内,逃跑的会死在城外,我们的百姓就完了。”于是士兵们都感动哭泣,请求留下,刘昌非常惭愧。那么保全宁陵,刘昌怎能完全占取这个功劳呢? 谋画刘元佐参与能够抵抗守卫应当在高彦昭,不在刘昌。杜牧内心对刘昌有好感,想要编造话语写成文章,所以不再审查事情的真假虚实。李希烈围攻宁陵四十天,却称说是三个月;城池没有陷落,是因为刘元佐的救兵到来,打败了李希烈,却说韩晋公凭借三千强弩,李希烈解除包围,都不对。士人本来就有幸运和不幸运的,高彦昭没能立传,估计是官职没有到怎么显赫就去世了,所以刘昌能够因为这一战役成名。赵充国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成为后世的法则。”刘昌作为将领本来多杀戮,即使真有这事也不值得作为法则,何况未必有这事。姑且进行辨正,以证实史官的说法。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洪天锡传》杜牧《燕将录》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二)杜牧《与人论谏书》
        《上泽潞刘司徒书》《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苏轼《答李琮书》
        《魏书·卢渊传》《明史·王轼传》
        《北史·李贤传》《明史·李信圭传》
        《梁史·刘杳传》《旧唐书·薛元超传》
        韩愈《与于襄阳书》《李贺集》序
        《宋史·苏颂传》《魏书·淳于诞传》
        《旧唐书·程务挺传》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归有光《家谱记》《魏武将见匈奴使》
        《新五代史·范延光传》《陈书·孔奂传》
        杜牧《与人论谏书》(二)《汉书·李陵传》
        《孟子·滕文公下》《汉书·黄宪传》
        《宋史·洪湛传》《阿房宫赋》(二)
        《宋书·颜竣传》韩愈《与李翱书》
        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北史·孟尝君列传》
        《周书·卢柔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