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管子·小问》《论语·为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匆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节选自《论语·为政》)
        [注]共;通“拱”,环抱,环绕。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诛暴A禁非B存亡C继绝D而赦无罪E则仁广F而义大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假而礼之”中的“假”,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C.“厚而无欺”中的“厚”,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字词性不同。
        D.“牧民”中的“牧”,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
        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摧毁装备、夺取粮食等具体措施。
        C.管仲在回答桓公问题时,顺水推舟,循循而入,依理展开,既展示了国相的才能,又不乏辩士的风采。
        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不但揭露深层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严、礼”的主张,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
        (2)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
        14.管子和孔子“为政”都强调“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
        10.BDE 11.B    12.A    13.(1)我想要施行大仁大义,使天下人获利,怎么做才可以呢?
        (2)那么请问出兵袭击城邑时.如何才能预知(安排)举措的先后顺序,不失地形上的优势?
        14.①管子强调德,是为了治理百姓,并能减少百姓的怨恨;②孔子强调德,是要求君王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榜样,使民心归顺。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惩罚暴国禁止恶行,使覆亡之国复存斩绝之嗣得续,并赦免无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义了。
        “诛暴禁非”“存亡继绝”,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BD两处断开;
        “而赦无罪”,动宾结构,句意完整,E处断开。
        故BDE三处需要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假”,通“嘉”,嘉奖、赞许。/假借。句意: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善于借助外物啊。
        C.正确。“厚”,动词,厚待。/形容词,丰厚的。句意:厚待而不欺骗他。/用丰厚的礼物和人质讨好楚国。
        D.正确。“牧”,统治、治理。/养,此处引申为“约束”。句意:凡治理人民。/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错。原文“力地而动于时”,是合于农时,而不是调整改变。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行”,施行;“利”,使……获利;“奚为”,怎么做。
        (2)“行军”,出兵;“错”,同“措”,举措;“若何”,怎样、如何。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不忧以德则民多怨”“礼也者,民美之”可知,管子强调德,是为了治理百姓,并能减少百姓的怨恨;
        由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孔子强调德,是要求君王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榜样,使民心归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桓公问管仲说:“怎样才能做到治而不乱,明察是非而不受蒙蔽呢?”管仲回答说:“分清责任来安排官职,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了。”桓公说:“请问怎样才能使国家富裕起来?”管仲回答说:“努力耕种土地而合于农时,就一定能使国家富裕了。”桓公又问说:“我想要施行大仁大义,使天下人获利,怎么做才可以呢?”管仲回答说:“惩罚暴国禁止恶行,使覆亡之国复存斩绝之嗣得续,并赦免无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义了。”桓公说:“请问关于胜敌的武器问题?”管仲回答说:“选取天下的才能出众的人,收集天下的精材,招请天下的良工巧匠,就有胜敌的武器了。”桓公说:“攻取敌人的策略如何?”管仲回答说:“摧毁他们的设备,消散他们的积蓄,夺取他们的粮食,就没有什么坚固城池可守的了。”桓公说:“那么如何选取豪杰之士呢?”管仲回答说:“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骗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来了。”桓公说:“收集天下的精材怎么办?”管仲回答说;“价值五的给六,价值九的给十,不可在价钱上限其定数。”桓公说:“招请良工巧匠怎么办?”管仲回答说:“出三倍的工钱,他们就不远千里而来。”桓公说:“我已经听明白关于胜敌的武器和攻取敌人的策略了,那么请问出兵袭击城邑时,如何才能预知(安排)举措的先后顺序,不失地形上的优势?”管仲回答说:“要花钱收买耳目,要了解敌国地图。”桓公说:“怎样才能保持野战必胜呢?”管仲回答说:“运用奇兵。”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用刑罚恐吓,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以前天子立于中央,土地方圆千里,只要上述四条具备了,为什么百姓还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问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节选自《管子·小问》)
        材料二:
        孔子说:“用道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
        (选自《论语·为政》)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王忠嗣传》《陈书·孙玚传》
        《管子·霸形》(二)《明史·龙在田传》
        《三国志·王凌传》《御民之辔》《贞观政要》
        《六韬·文师》《管子·投度》《南史·褚彦传》
        《周书·熊安生传》《管子·小问》
        《管子·小问》(二)《南齐书·明僧绍传》
        《明史·蒋贵传》《管子·小匡》
        《管子·小匡》(二)《狡生梦金》
        《北史·豆卢宁传》《宋史·赵玭传》
        《管子·轻重》《清史稿·百龄传》
        《管子·牧民》王士祯《书剑侠事》
        《后汉书﹒桓谭传》《管子·法法第十六》《春秋繁露·天道施第八十二》
        《清史稿·金顺传》《晋书·阮籍传》
        《管子·国蓄》《管子·势》《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
        《史记·孝文帝本纪》《管子·重令》《吕氏春秋·离俗览》
        《管子·明法解》《淮南子·主术训》《清史稿·陈德荣传》
        《北史·王轨传》《贞观政要·安边》
        《汉书·尹赏传》《管子·霸形》
        《元史·杨惟中传》《明法》《有度》《原君》
        《后汉书·梁鸿列传》《宋史·黄祖舜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