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墨子·法仪》《孔子家语·辩政》《韩非子·心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非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墨子·法仪》)
        材料二: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是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孔子家语·辩政》)
        材料三: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天之行A广B而C无私D其施厚E而不F其明G久H而不衰I故圣王J法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B.“是谓之伐”的“伐”是“破坏”之意,与“自伐者无功”(《老子》)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C.“利”,使……获利,使动用法,与“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中的“齐”用法相同。
        D.“而外相谤”与“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赴任信阳宰之前,孔子建议他勤勉谨慎,顺应天时,不做“夺伐暴盗”之事。
        B.孔子认为那些不懂为官之道的人遭致人们怨恨,是因为他们歪曲法律来侵害人民。
        C.韩非子指出圣人治民,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希望于民有利。
        D.韩非子认为民众服从法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治理民众要把奸邪扼杀在萌芽状态。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4.三则材料都提到了“法”治,请分别概括三者以“法”治国的具体内容。(5分)
                  
        答案:
        10.DFI  11.A  12.C
        13.(1)所以圣人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而是以爱护为根本。(“与”,施用;“所以”,……的原因;“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判断句。每点1分,句意1分)
        (2)一旦能够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那么天下人都会称赞他是仁人。(“一日”,一旦;“克”,约束,克制;“归”,称赞。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墨子认为要以天为法,相爱相利;②孔子认为要奉法利民,廉洁公正;③韩非子认为要严刑酷法、赏罚分明,与时俱进。(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导语】三则材料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治国之“法”。墨子主张“法天”,强调治国应顺应天道,自然之法。孔子则以“德”和“法”为基础,强调官员守法、慎行,以求达到理想的社会状态。而韩非子则从法家角度,主张严刑峻法,强调法治要随着时代变化而调整,以维护社会秩序,防止腐败和混乱。三者各自通过不同视角和手段,探讨如何通过法治达到治国安民的理想。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以德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以它为法则。
        “天之行”作主语,“广而无私”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无私”后D处断开;
        “其施厚而不德”与“其明久而不衰”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FI处断开。故选DFI。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爱护/吝啬。句意:天肯定希望人相互爱护、交互得利。/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B.正确。破坏/夸耀。句意:这叫做破坏。/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C.正确。使⋯⋯获利/使⋯⋯整齐有序。句意:依法行事来使百姓获利。/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D.正确。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却背后相互诽谤。/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放纵自己的欲望”错,应该为:不是以满足民众欲望为目的。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原文“故曰:莫若法天……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意思是,最好是以天为法则……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可见墨子认为要以天为法,相爱相利;
        ②原文“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廉、平之守,不可改也”意思是,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依法行事来为民造福……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可见,孔子认为要奉法利民,廉洁公正;
        ③原文“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意思是,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原文“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意思是,法度顺应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法制和历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要严刑酷法,赏罚分明,与时俱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行呢?所以说:最好是以天为法则。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以德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以它为法则。既然以天为法则,行动做事就必须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应停止。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憎恨和残害。
        材料二:
        子贡要去当信阳宰,临行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勤勉谨慎,要顺应天时,不要夺不要伐,不要暴不要盗。”子贡说:“我从年轻时就侍奉您,难道您还担心我会有偷盗的行为吗?”孔子说:“你没弄清我的意思。以贤人代替贤人,这叫做改变;以不贤者代替贤人,这叫做伐;法令下达缓慢惩罚却很急迫,这叫做暴;把好处都归于自己,这叫做盗,盗不是所说的窃取财物。我听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依法行事来为民造福;不懂为官之道的人,歪曲法律来侵害人民,这就是百姓怨恨官吏的原因。作为官吏最重要的是公正,面对财物最重要的是廉洁。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隐匿别人的优点,这叫蔽贤;宣扬别人的缺点,这是小人。当面不互相告诫,而背后相互诽谤,不会友好和睦。谈到别人的优点,如同自己有这些优点;谈到别人的缺点,如同自己有这些缺点;所以君子对任何事都要谨慎。”    
        材料三:
        圣人治理民众,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并不以满足民众欲望为转移,他只希望给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罢了。所以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而是基于爱护他们。刑罚严峻,民众就安宁;赏赐太滥,奸邪就滋生。所以治理起民众来,刑罚严峻是国家太平的首务,赏赐太滥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民众的本性是喜欢赏赐而不喜欢刑罚。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命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所以治理民众,要把奸邪禁止在尚未发生之时;用兵作战,要使一切服从打仗的要求深入民心。禁令能先治本的才有效,用兵能服民心的才能服。圣人治理民众,因为先治本,所以能强大;因为先服心,所以能取胜。所以,法令是称王天下的根本;刑罚是爱护民众的根本。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安逸就要荒废,荒废就治理不好,治理不好就要混乱,如果赏罚不能在全国实行,国家事业就必定得不到发展。所以想要建立大功而难于吸引民众力量,大功是不可能期望成就的;想要搞好法治却难于改变旧俗,民众的混乱局面是不可能期望治理好的。所以治理民众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只有法度才是治世的法宝。法度顺应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所以,民众质朴的话。只要用褒贬进行控制就可以治理好;社会开化的话,只有用刑罚加以束缚才能使人驯服。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普遍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世之学者说人主》《立身事主,君子当竭尽智谋》《五蠹》(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韩非子·备内·人主之患在于信人》《吕氏春秋·知度》《韩非子·难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韩非子·三守》《荀子·君道》《管子·治国》《韩非子·备内》
        《韩非子·十过》《管仲论》《韩非子·和氏》《工之侨献琴》
        《韩非子·难二》《韩非子·十过》《韩非子·难二》《孔丛子·刑论》
        《韩非子·问田》《孟献子聘于晋》《吕氏春秋·慎大览》《韩非子·五盘》
        《晋人伐刑》《韩非子·忠孝》《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韩非子·解老·德者,内也》《韩非子·八经》《贞观政要·诚信》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宋襄公论》《韩非子·扬权》《秦拔魏邢丘》
        《韩非子·五蠹》《战国策·武灵王平昼闲居》《韩非子·五蠹》《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韩非子·难二·晋平公问叔向曰》《荀子·仲尼篇第七》
        《韩非子·主道》《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韩非子·难三·文公出亡》《贞观政要·忠义》
        《韩非子·说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吕氏春秋·察传》《孔子家语·在厄》《韩非子·显学篇》
        《韩非子·十过》《战国策·韩一》《韩非子·爱臣》《谏太宗十思疏》
        《韩非子·说疑》《贞观政要·论仁义》《韩非子·难二·赵简子围卫之郛郭》《孔丛子·刑论》
        《韩非子·难二·齐桓公饮酒醉》《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
        《韩非子·孤愤》《韩非子·人主》
        《社鼠》《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
        《韩非子·难一·襄子围于晋阳中》《孔丛子·答问》《不死之药》
        《杜子谏楚庄王》《韩非子·功名》
        《鲁人徙越》《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韩非子·说林下·荆王伐吴》《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韩非子·说林上·智伯索地于魏宣子》
        《管仲不谢私恩》《韩非子·用人》
        《韩非子·饰邪》《齐桓公好服紫》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