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善者,行之总,不可斯须离也,若可离,则非善也。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足不蹑履,是夷民也。今处显而循善,在隐而为非,是清旦冠履而昏夜裸跣也。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人在暗密,岂以隐翳而回操?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故颜渊不以夜浴改容;勾践拘于石室,君臣之礼不替:缺耕于坰野,夫如之敬不亏。斯皆慎子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谓天盖高而听甚卑,谓日盖远而照甚近,谓神盖幽而察甚明。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显;昏惑之行,无有隐而不彰。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则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孔徒晨起,为善孜孜;东平居室,以善为乐。故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衾,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德被幽明,庆祥臻矣。
(节选自《刘子·卷二》)
材料二: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卷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遂语A夫人其实焉B君子C谓卫夫人明D于知人道E夫可欺而不可F罔者G其明智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亏,减少,欠缺,和《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的“亏”意思不相同。
B.隐,隐蔽,和《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中的“隐”意思不相同。
C.何以,凭借什么,宾语前置,和《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谁与”结构相同。
D.“不为冥冥惰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渊不因为在晚上洗澡而改变仪容,勾践被拘于石室而没有废弃君臣之礼,冀缺耕于郊野却依然夫妇相敬,这些人都是遵礼的典范。
B.在暗处行悖谬之事,还以为无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之举。因为即使别人不知道,鬼神也知道;即使鬼神不知道,自己也知道。
C.坚守善行可以让人们内无忧虑、外无畏惧,如孔门弟子、东平王等等;而越人、夷人却没有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不能坚守善行。
D.卫灵夫人听了卫灵公的话后,郑重地向卫灵公表示祝贺,认为贤良大臣多是国家之福。卫灵夫人的见解使得卫灵公惊叹称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4分)
(2)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4分)
14.蘧伯玉能否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请根据材料阐述理由。(5分)
答案:
10.B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原文标点为: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
11.D
【解析】D项,“意义相同”错误。第一个“为”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为”是介词,表示被动,“被”。A项,第二个“亏”译为“使···受损失”;B项,第二个“隐”译为“痛惜”“哀怜”;C项,“谁与”是“与谁”的倒装,宾语前置。
12.C
【解析】“越人、夷人却没有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不能坚守善行”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论证的是善行的重要性:善行如同帽子、鞋子,人们如果不戴帽子,就如同越人;如果不穿鞋子,就如同夷民。并不是说越人、夷人没有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不能坚守善行。
13.(1)因此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心存畏惧。身处室内如同接见宾客一样,进入空屋如同屋里有人一样。(“是以”1分,译为“因此”“所以”等;“居室”1分,译为“身处室内”“闲居在家”等;“虚”1分,译为“空屋”“没有人的房子”等;句意1分,落实在“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
(2)卫灵公派人查看情况,果然是蘧伯玉。卫灵公回到夫人身边,和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使”1分,译为“派使者”“让人”“命令使者”等;“反”1分,译为“返回”“回来”等;“戏”1分,译为“开玩笑”“戏耍”“戏弄”等;句意1分,落实在“非也”,译为“不是蘧伯玉”“夫人错了”等)
14.能。理由: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人们在任何环境、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德操,不废礼仪。蘧伯玉夜间驾车经过宫门,不因为无人看见而废弃君臣之礼。(作出“能”的判断1分;对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概括正确2分,观点也可概括为“人们身处隐秘无人的地方也要坚守德操,不废礼仪”;对蘧伯玉的行为分析正确2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善,是一切行为的主宰,不可片刻背离,如果可以背离,就不能称之为善了。人需要善,就如同头上需要戴帽,脚上需要穿鞋。头上不戴帽,这是越人;脚上不穿鞋,这是夷人。如果人们处在公开的地方就行善,处在无人的地方就作恶,这就如同清晨戴帽穿鞋而夜晚露身赤脚。
荃荪独自生长,不因岩石遮蔽而不散发芳香;石间泉水暗暗流淌,不因山涧幽深而变得不清澈;人在暗室,怎么能因隐蔽昏暗就改变节操?因此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心存畏惧。身处室内如同接见宾客一样,进入空屋如同屋里有人一样。所以颜渊不因晚上洗澡而改变仪容;勾践被拘禁在石室,但君臣之礼没有废弃;冀缺在郊野耕种,但夫妇相敬之礼没有减少。这些人都能够在昏暗无人的地方谨慎遵礼,守善而居,不因为没有人看见而改变善心,没有人听见而改变性情。
我认为,天高高在上却能听见很低下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太阳很远却能照到很近的地方,神灵隐秘却能明察一切。不光明磊落之事,不会因为隐藏而不显明;昏乱的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不明显。在公开的地方修养德行,在暗处却做悖乱之事,以为人们不知道。如果人们不知道,那么鬼神知道;即使鬼神不知道,自己也知道。却还要说没人知道,这种人只有掩耳盗钟者的智力啊。
孔子的弟子清早起来,勤勉行善;东平王闲居在家,以行善为乐。因此常常行善,就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自站立时不会愧对影子,独自就寝时不会愧对被子,对上可以沟通神明,对下可以安定人伦关系。德行能够遍及幽暗和公开的地方,幸福吉祥就会来到。
材料二:
卫灵公与夫人夜里坐着说话,听见辚辚的车声,到宫门前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又有了声音。卫灵公问夫人:“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个人是蘧伯玉啊。”卫灵公说:“怎么知道是他?”夫人说:“妾听说按照礼制,士大夫经过国君的宫门要下车,以手抚轼,这是用来充分表达敬意的方式。忠臣和孝子不因为在公开场合而坚守节操,不因为别人看不见而放松品行要求。蘧伯玉,是卫国贤良的大夫,仁爱并有智慧,恭敬地侍奉国君,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因为天色昏暗就废弃君臣礼节。根据这个知道是他。”卫灵公派人查看情况,果然是蘧伯玉。卫灵公回到夫人身边,和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倒酒,拜了两拜,祝贺卫灵公。卫灵公说:“你为什么要祝贺寡人?”夫人说:“起初妾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罢了,现在卫国又有了和他一样的人,这样看来君王有了两个贤臣啊。国家贤臣多,是国家之福。妾因此祝贺。”卫灵公惊叹说:“好啊!”于是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夫人。君子认为卫灵夫人懂得了解人的方法。可以欺骗而不能蒙蔽她,她是个聪明、有智慧的人啊!《诗》说:“我听见那个人的声音,却没看见那个人。”说的就是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