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越春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
        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
        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禹崩之后,众瑞并去。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
        禹崩,传位与益。益服三年,思禹未尝不言。丧毕,益避禹之子启于箕山之阳,诸侯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遵《禹贡》之美,悉九州之土以种五谷,累岁不绝。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
        (选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葬万民/国号曰夏后
        B.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C.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D.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徒,古官职名,相传少吴时改置,唐虞时代治用,主管民事、户口、财赋等,东汉时主管教化。
        B.喁喁,河水浑浊后鱼口露出水面叫“喁”。“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就像群鱼之口向上一样。
        C.“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中的“劳”意为慰劳,与《鸿门宴》中“劳苦而功高如此”中的“劳”同义。
        D.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禹得到舜的推荐,担任司徒的官职,对内在朝廷上辅佐舜,在外巡视考察九州的长官。
        B.大禹让位于商均,自己退隐,百姓不依附商均,都跑去投奔大禹,希望大禹做他们的君主。
        C.大禹去世后,各种祥瑞消失,天帝赞美他的德行,让群鸟回来帮助人民耕作,“往来有常”。
        D.大禹去世后,益为他服丧三年,期间一言不发,服丧期满,选择在箕山南面隐居以避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4分)

        (2)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4分)
        14.文中称“天美禹德”,请简要概括大禹在执政期间的利民举措。(3分)
         
         
         
        答案:
        10.C
        11.C(“劳苦而功高如此”中的“劳”指的是功劳)
        12.D(“思禹未尝不言”指益心想大禹,口念大禹,并非一言不发)
        13.(1)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损伤它的树枝;喝那河中清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

        (关键点:实、伤、浊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启在每年春秋时节都委派遣使者到越地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
        (关键点:第一个使、以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14.(1)赏善罚恶,毫无遗漏;    (2)安顿民众,营造房舍;    (3)调整度量衡,规范法度。
        (4)安排后事,葬后田无改亩(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在尧把帝位让给舜以后,舜推荐大禹,使他改任司徒的官,在朝廷辅佐舜的统治,在外巡察九州的长官。
        舜死时,命令由大禹继承他的帝位。禹守丧三年,身体憔悴,脸色黑瘦,把帝位让给商均,退避居住在阳山的南面,阴丘的北面。百姓不依附商均,追随至禹的住处,那情况就象受惊的乌飞扬上天,被吓的鱼潜入深渊,他们白天歌唱夜晚吟诵,登上高处喊叫,说:“禹抛弃我们,对我们所爱戴的人该怎么办呢?”禹三年服丧完华,哀怜民众拥戴自己不肯罢休,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
        三年按照标准考核官员的功绩,五年政局就安定了。禹走遍天下,又回到大越,登上了茅山,使四面八方的大臣们前来朝见,让中原各州的诸侯前来会晤。防风迟到了,禹就杀了他来示众,表示天下已全部属于禹管辖了。于是就大会诸侯,商议治国的办法,对内赞美釜山之神给自己神书,从而使天下各州安定的功绩,对外弘扬圣明的道德来报答天帝的心意,于是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接着又颁布了国家的政令,使民众休养生息,国号叫夏后。对有功劳的人封给土地,对有德行的人授予爵位;恶行没有因为轻微而不受到处罚,功劳再小也受到奖赏。天下的人都景仰向慕,象小孩想念母亲、儿子归顺父亲那样留在越地。禹怕群臣不归顺,就宣传说:“我听说:‘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损伤它的树枝;喝那河中流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我获得了覆釜山的神书,才能够除掉天下的灾难,使民众回到乡里,那恩德如此昭彰显明,难道可以忘了么?’”于是就采纳大臣的建议,听从大臣的劝说,安顿民众,营造房屋,随山砍伐树木修成城邑,在木料上画上记号作为进出城邑的印信,设置拦路的横木当作城门。又调整了衡器,校正了斗、斛等量器,挖井给民众看,拿这些作为民众遵循的法度。于是凤凰来到树上栖息,鸾乌在旁边做窝,麒麟在庭院中走动,群鸟在洼地耕耘。
        转眼之间,禹终于已经五六十岁老得快死了,他叹息说:“我已到了晚年,寿命将要完结了,将要死在这儿了。”他命令群臣说:“等我百年之后,把我葬在会稽山;使用芦苇做的外棺和桐木做的内棺;

        挖墓穴挖七尺深,下面不要挖到地下水;堆坟高度为三尺,泥土作台阶为三级;埋葬以后,田地不要更改田埂,不要为了使住在这里的死者安乐,而使耕种此田的生者劳苦。”
        禹死了以后,各种吉祥的征兆都消失了。天帝赞美禹的德行而慰劳他的功绩,就让群鸟回来给民众耕耘,这些鸟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别,进退有一定的行列,一会儿兴盛一会儿萧条,来去也有一定的常规。
        禹死了,把帝位传给益。益守丧三年,思念禹的话从没有间断过。守丧完毕,益到箕山之南退避禹的儿子启。诸侯不去益那里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是帝禹的儿子啊。”启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在夏王朝治理国政。他遵循《禹贡》所制定的计划,全部开垦了九州的土地来种植五谷。连年不断。启在每年春秋时节都要派遣使者到越地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张问达传》《宋史·李继勋传》
        《元史·杨奂传》《楚平王有太子名建》
        《明史·卢象昇传》《说苑·奉使》《史记·南越列传》
        《吕氏春秋·仲秋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旧唐书·程千里传》《宋史·许景衡传》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新唐书·孔戣传》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史记·袁盎者传》
        《旧唐书·元行冲传》《宋史·刘廷让传》
        《新唐书﹒桓彦范传》《宋史·卢多逊传》
        《宋书·何尚之传》《宋史·刘爚传》
        毛奇龄《何氏仆录》张孝祥《太平州学记》
        《清史稿·邹炳泰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