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B.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C.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D.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处理政事,也指执政者。文中指智襄子执掌国政。
        B.仓库,古代藏谷物的处所为仓,藏兵器、兵车的处所为库;现代还指储藏其他物资的处所。词义扩大。
        C.阳,指水的南面,晋阳因城池建在晋水之南而得名;也指山的南面,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骖乘,古人乘车时,骖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如《鸿门宴》樊哙担任沛公的“骖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在蓝台宴会上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智国劝谏智伯做好防备,免招灾祸,他却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接受智国的建议。
        B.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和谋士都担心招致进攻,选择出让土地给智伯,暂时免于灾祸,等待事情变化。
        C.赵襄子没有同意把蔡、皋狼两地给智伯,招致三家进攻。他没有采纳随从的建议逃奔长子城和邯郸,经过权衡后,选择退守晋阳。
        D.智伯、韩康子和魏桓子兵围晋阳,引水灌城,魏桓子、韩康子二人经张孟谈晓以利害,才产生动摇,终于同意与襄子结盟,灭了智伯一族。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4分)
        (2)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4分)
        14.赵襄子经过权衡后选择退守晋阳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0.A
        11.C【阳,指水的北面。晋阳,因城池建在晋水之北而得名。】
        12.D【“经张孟谈晓以利害,产生动摇”不对,原文“我心知其然也”,说明二人内心早有犹疑。】
        13.(1)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灭掉智氏的大计。(大意1分,“与”“骄”“图”各1分)
        (2)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约定,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大意1分,“阴”“期”“遣”各1分)
        14.①长子城虽近且坚固,但百姓修城已力竭,无力再全力守城;(1分)②邯郸城虽富足,但却是搜刮百姓而来,如今若去投奔将会带去战争,不得民心;(1分)③晋阳城是先主叮嘱过的大后方,有先主布防,城坚粮足且得了民心,可靠。(2分)本题满分3分。
        【参考译文】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谋士段规。智国听说后,劝谏道:“主公没有防备,灾祸就一定会来!”智伯说:“灾祸要由我才能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他人的君主与其谋士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智伯不听。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谋士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他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一旦习惯于贪求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一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灾祸,等待事情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要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他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视敌人,诸位大夫这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灭掉智氏的大计,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和我同心?还是到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过的地方。”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包围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站在车的右面护卫。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韩、魏围攻赵家,赵家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约定,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了智伯军中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杀入夹击智伯军,赵襄子率领士兵正面进攻智伯军的前队,大败智伯军,于是杀死智伯,全部诛灭智氏宗族的人。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击朝鲜》《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三)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三)《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
        《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二)《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
        《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二)《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唐太宗论弓矢》《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通鉴纪事本末·袁绍讨公孙瓒》《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三)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二)《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二)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二)《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三)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二)《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二)
        《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二)
        《通鉴纪事本末·契丹灭晋》《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二)《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通鉴纪事本末·司马懿诛曹爽》《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三)《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二)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三)《通鉴纪事本末·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三)《晋王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二)《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二)
        《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二)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三)《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二)《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二)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二)《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