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论衡·非韩》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bēn)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3分)
         
         
        答案:
        (一)
        10.CEH
        11.A
        12.C
        13.(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
        (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4.敬贤礼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礼敬段干木,都是通过尊重贤士来赢得他们的支持。
        化解危机:太子通过敬重四皓,化解了汉高祖废太子的危机;魏文侯通过礼敬段干木,使得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魏国。
        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过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贤士,使得他们愿意为其效力,从而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修养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凭借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主张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张子房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请四皓,并丰厚地礼遇他们,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齐太公世家》《韩非子·十过》《夏桀为虐政淫荒》《六韬·文韬》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二)《史记·留侯世家》《留侯论》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宋史·范仲淹传》《史记·伍子胥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屈原列传》《屈原庙赋》
        《史记·封禅书》《容斋随笔·汉唐封禅》 《史记·封禅书》《资治通鉴·梁纪三》
        《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帝置酒洛阳南宫》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历代论》《史记·陈丞相世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张仪受辱》《史记·循吏列传》《汉书·循吏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拨乱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二)
        《史记·朝鲜列传》(二)《史记·老子传》《老子》
        《史记·苏秦列传》(三)《史记·西南夷列传》
        《商鞅立木》《史记·伯夷列传》《说苑·指武》
        《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朱建传》《史记·南越列传》(二)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齐欲伐魏》《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张仪为秦破纵连横》《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
        《随何难汉高祖》《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酷吏列传》
        《史记·楚世家·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史记·吕嘉传》
        《史记·晁错传》苏轼《晁错论》对比《史记·端沐赐传》
        《史记·高祖本纪·鸿沟划界》《孝景崩,武帝立》《李广非大将才也》《读通鉴论》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勾践困于会稽》
        《史记·孟尝君传》《鲁仲连者,齐人也》
        《李牧守边》(二)《史记·平准书》《王安石变法》
        《史记·孔子世家》(五)《魏有隐士曰侯嬴》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