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质:做人质。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词。
(1)愿王察之察:( ) (2)寡人信之之:( )
13. 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B.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C.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D.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15. 下面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恭害怕在自己去邯郸的这一阶段有人说自己的坏话,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B. “竟不得见”的原因是魏王政务繁忙,无暇召见。
C. 故事告诉人们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成语“三人成虎”源自于这个故事。
D. 选文以对话构成文章的主体。
16. 同样是面对进谏,《曹刿论战》中庄公的表现和选文中魏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12. (1). 明察。 (2).代词,指前面所说的事情(市有虎)。 13. C
14.现
(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 15. B
16.《曹刿论战》中庄公积极采纳了曹刿的进谏,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而选文中的魏王面对进谏却以“寡人自为知”回应,刚愎自用,不听从意见,最终远离良臣。(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大意:希望您能明察秋毫。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②大意:我相信这件事。之:代词,指前面所说的事情(市有虎)。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停顿。
C.大意: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从邯郸回来,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停顿应该是: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的理解:市:集市。信:相信。之:代词,指前面所说的事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B.“竟不得见”的原因是“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庞恭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而魏王没有听从庞恭的意见。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两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分别分析庄公和魏王的不同表现。如庄公因积极纳谏,听取曹刿的建议,而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而选文中的魏王面对进谏却以“寡人自为知”回应,刚愎自用,最终的结果是“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魏王不听从庞恭的意见,远离了良臣。两人对臣子的劝谏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
译文:
庞恭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