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夫子受食
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谂,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②土型之器:瓦器。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孔 子 之 楚 而 有 渔 者 而 献 鱼 焉 孔 子 不 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食之自谓其美( )
(2)如受大牢之馈( )
(3)孔子之楚( )
(4)恶有受仁人之馈(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2)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5.学习了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孔 子 之 楚 而 有 渔 者 而 献 鱼 焉 孔 子 不 受。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食之自谓其美(认为) (2)如受大牢之馈(馈赠) (3)孔子之楚(去,到) (4)恶有受仁人之馈(怎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2)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句是两个判断句,重点词语是“何(为什么)”“如此(这样)”。第(2)句重点词语是“再(两次)”“受(接受)”“享祭(祭祀)”。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送食人吃到好吃的食物,便会想到别人,有仁爱之心。孔子为他的仁爱之心所高兴。献鱼人珍爱食物,不愿随意浪费,与仁人君子是同一类人。孔子用这条鱼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由“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可知是“有仁爱之心”;由孔子最后的解释“吾闻诸,惜其腐谂,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可知用鱼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5.学习了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他人的善意和仁爱要懂得珍惜,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短文分析。由孔子得“瓦鬲煮食”后的“喜”和得到鱼后的“祭祀”可知。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一位非常节俭的人,用陶制的炊具做了饭,自己吃了以后认为饭的味道很美,便装到了一个盛羹的瓦器里,特意献给孔子尝尝。孔子接受以后,显得很高兴,就像接受了三牲的馈赠一样。子路问道:“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孔子说:“善于进谏的人常会想到君王,吃到美味的人会想起父母,我不是因为馈赠的食物丰厚,是因为他吃到好东西就想到我啊。”孔子去楚国,有一位捕鱼的人,送来一条鱼,孔子不肯接受。捕鱼的人说:“天热集市又远,没有地方去卖啊,想到如果把它丢在荒秽的地方,还不如把它送给君子,因此我才敢来送给您啊。”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弟子问道:“捕鱼的人打算把它丢弃,而夫子您却用它来做祭品,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爱惜食物不愿它腐坏,想要把食物施与别人,这与心存仁爱的人是一样的,如此,哪有受到仁爱之人的馈赠,却不拿去祭祀祖宗神灵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