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论语·八佾》《论语·宪问》《管仲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②,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③,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节选自《论语·八佾》)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④也,自经⑤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节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⑥。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节选自苏淘《管仲论》)
        【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③反坫: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空酒杯的土台。④谅:小信,无原则地守信。⑤自经:自缢。⑥少正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任鲁国司寇后就将他杀了。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管仲非A仁者B欤C桓公D杀公E子纠F不能G死H又相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辅佐,与《孔雀东南飞》中“儿已薄禄相”中的“相”意思不同。
        B.匹夫,平常人、普通人,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意思相同。
        C.放,释放,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的“放”意思相同。
        D.遂,满足,与《琵琶行》中“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的“遂”用法和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中,孔子通过列举事实和与国君作比较,得出了管仲不节俭和不知礼的结论。
        B.孔子认为管仲有大节大信,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体现了孔子对人的评价有辩证思想。
        C.苏洵认为齐国大治的根源在于鲍叔牙;大乱的根源在于竖刁、易牙、开方为恶。
        D.苏洵认为竖刁、易牙之类的佞臣不足畏,可怕的是国无贤者,国既无贤,君自昏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2)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14.材料一、二,对管仲的评价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CF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实词的能力。思路点拨文中“放”的意思是流放,不是释放。
        12.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大乱的根源在于竖刁,易牙、开方为恶”错,原文为“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可知大乱的根源在于管仲没有荐贤授能。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关键词第一个“作”及“由""兆”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2)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关键词“幸”“诛”“悉数”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答案①材料一,从“礼”和“仁”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②材料二,从举荐贤能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从管仲治理齐国的重要性或影响等角度作答,合理亦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是狭小呀! ”有人说:“管仲节俭吗? ”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 ”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空酒杯的土台,管仲也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子贡说:“管使不是仁人吧?齐模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镇续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材料二:
        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再看重用他们的人,却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卵。那么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回头看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在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回答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他的为人了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的原因,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仲去世,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管仲不说他们也罢。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余良肱传》《新唐书·严挺之传》
        姚鼐《登泰山记》李肖《萧毕顺传》
        《明史·张罗彦传》《论语》之《杀身成仁》
        《宋史·范如圭传》《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宋史·卢之翰传》《宋史·王拱辰传》
        《新唐书·孟浩然传》曾巩《道山亭记》
        《明史·徐阶传》《宋书·王诞传》
        《马先生钧,字德衡》《史记·张丞相列传》
        归有光《先妣事略》《子产为政》
        《论语·泰伯》《论语》五则
        《论语·子张》颜之推《名实篇》
        《陈亢问于伯鱼》《宋史·陈恕传》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
        《明史·陶琰传》《孟德传》《书《孟德传》后》
        《宋史·宇文昌龄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