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董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后汉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ト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②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③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节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操兵诣府                                                (2)流血被面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官属具馔送之(         )
        A.准备           B.详细      C.具备           D.酒食
        (2)初为司徒侯霸所辟()
        A.开辟        B.同避”         C.排除          D征召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1”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19.董具有爱护部属、                                            等品格。(2分)
        20.结合选文第②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强项令”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答案:
        15.(1)到,往  (2)覆盖16.(1)A  (2)D
        17.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18.(6分)皇帝下诏派使者前去吊唁,看到只有布被覆盖着董宣的尸体,妻子与儿女在一旁相对哭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
        (省略主语,诏,临视,妻子,定语后置,乘,各1分,扣完为止)
        19.(2分)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公正廉洁
        20.(4分)正面描写(语言、动作或细节)表现其刚正不阿、宁死不屈。公主藏匿罪奴,董宣拦住公主车马,以刀画地,列举其罪状并斥奴下车。朝堂之上当面指责皇帝“纵奴杀良人”并请求以死诤谏。拒绝向公主叩头谢罪,左右强行让其叩头,他两手据地,始终不肯低头。侧面烘托,通过皇帝不但赦其罪还赐号赏钱,当地豪强对其恐惧战栗,称其为“卧虎”,百姓更是写歌称颂他来表现“强项令”的刚直品性。
         



        相关文言文练习
        《陈实与梁上君子》《后汉书·樊英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三)《后汉书·宋均传》(二)
        《后汉书·王畅传》《后汉书·杜诗传》(二)
        《后汉书·孔奋传》(二)《后汉书·光武帝纪》(二)
        《后汉书·刘盆子传》《后汉书·孔融传》(二)
        《后汉书·桓谭传》((三)《后汉书·袁绍传》
        《后汉书·耿恭传》(二)《后汉书·郑兴传》(二)
        《后汉书·桓荣传》(二)《后汉书·鲁恭传》(二)
        《后汉书·杨震传》(二)《后汉书·李固传》(二)
        《后汉书·赵岐传》《后汉书·种皓传》
        《后汉书·郭伋传》(二)《后汉书·李固传》
        《后汉书·宋均传》《后汉书·鲍永传》
        《后汉书·王允传》《后汉书·冯异传》(二)
        《后汉书·班超传》(二)《后汉书·阴兴传》(二)
        《后汉书·盖勋传》(二)《后汉书·杨厚传》
        《后汉书·郑兴传》《后汉书·寒朗传》
        《后汉书·崔寔传》(二)《后汉书·应劭传》
        《后汉书·寇恂传》(三)《后汉书·黄琉传》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后汉书·陈俊传》
        《后汉书·黄琼传》(二)《后汉书·蔡邕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二)《后汉书·杨震列传》(三)
        《后汉书·樊宏传》《后汉书·雷义传》
        《后汉书·公孙述传》《后汉书·范滂传》(二)
        《后汉书·陈藩传》《后汉书·赵咨传》
        《后汉书·张纯传》(二)《后汉书·王充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