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B.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C.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D.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唐代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名称所取代。 C. 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D. 大行:即大行令,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级别在博望侯之上。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骞有民族气节。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时,被匈奴扣留十余岁,但他一直保存着汉朝的符节没有丢失,不忘自己身份。 B. 张骞牢记使命。张骞虽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但一逃出,不是直接回汉朝,而是立即奔向西域诸国,继续努力去完成使命。 C. 张骞仕途坎坷。张骞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又因李广率军被匈奴围杀、自己未及时赶到救援而失爵位。 D. 张骞贡献卓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道路,让汉王朝与西域诸国正式建立了外交联系。 1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2)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答案: 10. B “乌孙”地名,是“至”的地方,后边应断开;“如单于礼”中的“如”字是介词,意思是“像”,所以“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如单于礼”是后置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D三个选项。 11. D D项,“大行,级别在博望侯之上”错,一是外交官,一是爵位,难比级别高低。 12. A A项,“出使匈奴”错,张骞出使月氏,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抓获。 13. (1)张骞说:替汉朝廷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闭道路。现在逃到这里,希望你能派人做向导送我去月氏。 (2)不过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到那些国家去的使者都自称是博望侯,以此来取得外国的信任,(而)外国人也因此相信这些汉朝的使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为,替;为……所,被;亡,逃跑;唯,希望;导,名词做动词,做向导。 (2)然,但是;凿空,开辟了道路;外国,中原以外的地区;由此,因为这个。
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皇帝问降过来的匈奴人,都说匈奴攻破月氏王,用月氏的头作酒杯,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朝正想要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发。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抓获,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后来,张骞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月氏)。大宛打发张骞,经过康居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始终得不到月氏王明确的表示。 返汉,又被匈奴抓获。被扣留了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 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第二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 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出使乌孙国。 张骞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昆莫接见汉朝使者同接见单于的使者礼节一样,张骞觉得像是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他知道蛮夷贪爱汉朝的财物,就说:“天子送礼物给你,你要不叩头拜谢就请把东西退回。”于是王才起身叩头接受了礼物,但其他的礼节还是照他们的原样。当时,乌孙国向来臣服附属匈奴已经很久了,并且离匈奴很近,他们的大臣都害怕匈奴,昆莫王不能独断专行。张骞不能得到他们明确的答复。 张骞于是派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以及各近旁的国家。乌孙就派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汉朝,张骞带着乌孙派遣的几十个使者,几十匹好马(回到长安)回复答谢汉天子,(乌孙王让使者们)趁机察看汉朝的虚实,看看汉朝到底有多大。 张骞回到朝廷后,被封为大行令,爵位排列在九卿之中。一年多后,张骞去世。 在这以后的一年多里,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不过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到那些国家去的使者都自称是博望侯,以此来取得外国的信任,(而)外国人也(的确)因此相信这些汉朝的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