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陈子昂传》《拾遗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子昂上言: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庞子秋,同极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翌,故《赞》贬之曰:"于吊之于言,其聋替欤!"鸣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在昔常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感,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譬奸,立文矫借,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频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证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那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闻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墨)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今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品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4分)
        (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4分)
        14.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EHO【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B项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前者为“舍弃,放弃”,后者为“交付,交给”。A、D两项解说正确,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字意为“渡河”,不是“补益”。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分析不当。文同认为伯玉的言论大有深意,他是遵照事理告诫狡诈的人,写文矫正僭越之事;"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是《新唐书》史册中的说法。
        13.(1)后来人中有的凭个人的见解而仓促贬低他,人的才华见识,的确相差极大。(关键点“遽”“抑”"信”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而今陈子昂不幸,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因此(我)诚挚地想为陈子昂昭雪他在黄泉之下的冤屈。(关键点“佳传”"恳恳"“枉”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点:遽,仓促,匆忙;抑,贬斥,贬低;信,的确,确实。第(2)句关键点:佳传,美好的传记,这里指宣扬功德的传记;恳恳,至诚,诚挚;枉,冤屈,冤枉。
        14.①表达对陈子昂(伯玉)当年不幸被迫害致死的哀悼;②追述陈子昂(伯玉)过去的事情,为其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而鸣冤;③让陈子昂(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流传后世。(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陈子昂上书说:
        陛下正在大兴教化,然而太学久已荒废,学校荒芜,听不到诵读《诗经》《尚书》的声音,英明的诏令还没有提及这件事,所以愚臣私下感到遗憾。太学,是施行政治教化的地方,君臣上下从这里获得治国方略,仁孝礼仪从这里兴起,天子可以在这里得到贤臣。现在弃而不论,虽然想和睦人伦,兴治纲纪,但因舍本而求末,终究不可得到。“君子三年不讲礼仪,礼仪必然堕坏;三年不习乐,乐必然崩毁”,为什么既要治理国家而又轻视礼乐呢?希望陛下(武后)引导学子并使他们回到太学读书,这是国家的大事,千万不可废弃。
        文本二:
        庚子年秋天,文同(我)受诏命校对《新唐书》,发现史册中伯玉和傅弈、吕才被安排在同一传记中,说伯玉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瞾,因此《新唐书·陈子昂传》"赞语”中贬低他:“陈子昂的言论,难道是对耳聋眼瞎(的人)说的吗!”唉,太过分了!他们没有深入探究伯玉在《政理书》中的深刻用意吧。明堂与太学,在过去是帝王用来恢宏博大教育感化的场所,倘若不是崇尚文治、追求美政的人主,(即使)建了明堂和太学,尚且认为他的行为没有(达到文治)而感到愧疚,难道是奢华荒淫惑乱、阴险忌刻不正的女人(武后)所适合做的吗?遵照事理告诫狡诈的人,写文矫正僭越之事,伯玉的言论大有深意啊。那傅弈、吕才,本来擅长历法才智本领的书籍,只能理解大体意思,专心致力记诵阅览,来对肤浅无本的学问(有点)补益(罢了),岂可把伯玉和他们当作同等的人看待呢?杜甫、韩愈,是唐代(文学中的)伟大人物。杜甫称赞:“(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感遇》诗篇尚留三十八首。”韩愈赞叹:“唐朝诗文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推崇伯玉的功绩大抵如此。后来人中有的凭个人的见解而仓促贬低他,人的才华见识,的确相差极大。文同(我)曾经打算向朝廷上奏分条陈述,来辨析陈伯玉不是这样的,正逢我被任命为新的地方官职,就没有结果了。
        癸卯年春天,陈伯玉的同乡、金华山道士喻拱之登门拜访,告诉我射洪县令庞子明在金华道观陈子昂读书台旧址,建造四间高大的屋宇,并为这屋宇题写名字叫“拾遗亭”。屋宇高大开阔,廊间空旷明亮,缓步(走过)又斜靠(廊柱),眺望(远景)聆听(亭外的声音),(眼前的)风景和习俗依旧,(我)打算如实记载下来,恭请当地官员(收下)。文同(我)坦言:“伯玉,是我的同郡人。当年不幸被坏人段简迫害致死,心中常常哀悼他。而今陈子昂不幸,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因此(我)诚挚地想为陈子昂昭雪他在黄泉之下的冤屈。记下这个想法又怎么敢随便说呢!”于是追述(伯玉)过去的事情,让(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借以用来表明(自己)独坐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里的山河景致优美,(感受)登上此地的美妙,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还有杜甫的诗篇(保存)在这里。
         



        相关文言文练习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明史·孙承宗传》
        《旧唐书·裴耀卿传》《明史·顾佐传》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苏轼《晁错论》
        欧阳修《吉州学记》《明史·张孟男传》
        《宋史·张宪传》《宋史·陈师道传》
        《晋书·荀勖传》《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北史·李苗传》辛文房《白居易传》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晋书·袁宏传》
        苏洵《谏论》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张岱《余若水先生传》
        《隋书·李谔传》文同《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文同《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二)
        《隋书·梁彦光传》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