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带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14.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3分)
         
        答案:
        二、(一)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韩侂胄奸臣”是判断句,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都是四字句式,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有贬,还有平谥,并非都是褒扬性质的。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
        13.(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会”,恰逢、正赶上;“交荐”,共同举荐;“召为国子博士”,语义被动句,被征召为国子博士。(2)“问”,询问,这里指征求意见;“善语”,好评;“不见用”,被动句,“见”表被动,不被重用。
        14.①劝谏太子。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大胆直言,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②拒绝韩侂胄。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劝谏太子,“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大胆直言。二是拒绝韩侂胄,“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勉励他致力于正心诚意的学问,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希望殿下三番五次推辞,一定不居任。”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却了。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韩侂冑当政后,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不作,记却不可以写。”韩侂冑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作记。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道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仓促间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笔写道:“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扔下笔就去世了。杨万里精通作诗,曾经著有《易传》流行于世。死后赐谥“文节”。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皮龙荣传》《宋史·章惇传》
        《宋史·卫肤敏传》《宋史·尤袤传》
        《宋史·吕陶传》《宋史·刘韐传》
        《宋史·樊知古传》《宋史·孔守正传》
        《宋史·李煜传》《宋史·袁继忠传》
        《宋史·孙应奎传》《宋史·陈遘传》
        《宋史·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宋史·赵延进传》
        《宋史·韩缜转》(二)《宋史·刘庠传》
        《宋史·种师道传》《宋史·任伯雨传》
        《宋史·田京传》《宋史·王广渊传》
        《宋史·陈埙传》宋史《五年,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
        《宋史·张咏传》(二)《宋史·柳开传》
        《宋史·陈良祐传》《宋史·王衣传》
        《宋史·张嵲传》《宋史·徐元杰传》(二)
        《宋史·马伸传》《宋史·吕夷简传》(二)
        《宋史·陈宜中传》《宋史·范致虚传》
        《赵普直谏太祖》《宋史·道学传》
        《宋史·孙长卿传》《宋史·刘宰传》
        《宋史·李弥逊传》《宋史·陈宓传》
        《宋史·梁颢传》《宋史·张大经传》
        《宋史·杨畏传》《宋史·马亮传》
        《刘安世为谏官》《宋史·杨廷璋传》
        《宋史·王登传》《宋史·李舜臣传》
        《宋史·宋祁传》《宋史·余良肱传》(二)
        《宋史·王臻传》《宋史·侯延广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