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宋史·欧阳修传》(有节选)
[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过:探访
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C.而又辱之 辱:辜负。
D.迭相师友 迭相:相继,轮番。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臣以险衅
B.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其可忽乎
C.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D.四岁而孤 人而不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蠶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
B.敕是指皇帝下的命令,《红楼梦》第三回中说“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意为奉皇帝令建造宁国府,暗示贾府有皇室背景。
C.欧阳修四岁丧父,文中“孤”是即指少而无父,成语鳏寡孤独中,鳏是指老而无妻,寡是指老而无夫,独是指少而无母。
D.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与荆南乐秀才书》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其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3.甲文中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
答案:
7.C
8.A
9.B
10.C
11.D
12.(1)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您的文章达到最高境界,这价值(或:您文章的价值)可与两汉士子的文章比肩。
(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13.(1)中进士前,随波逐流,文字浮薄,徒有虚名;
(2)中进士后,独标高举,致因言获罪;
(3)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与两汉之士比肩。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句意为:但是承蒙您又送给我信。辱,谦辞,表示承蒙。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介词,因为。
B.代词,自己/语气副词,表反问,怎么,岂。
C.和“为”搭配,表被动/所子结构,和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D.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
“随世俗”作“作”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惟恐不悦于时人”,状语后置句,意为“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独是指少而无母”错误,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误,原文为“死则调护其家”,意思是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徒”,不只是;“至”,达到;“是直”,这价值(或:您文章的价值);“齐肩”,比肩。
(2)“奖引”,奖励引荐;“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可概括出,中进士前,随波逐流,文字浮薄,徒有虚名;
由“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可概括出,中进士后,独标高举,致因言获罪;
由“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可概括出,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与两汉之士比肩。
译文:
甲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书(送给我),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绝交往,但是承蒙您又送给我信。为什么(您)这样殷勤呢!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似乎有超越过往听闻(之嫌)。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相关部门(任职),为作诗写赋而学习,以之备战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孤苦贫穷,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空闲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来(全面)学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但是相关部门过采,多次因为先生夸赞读书人。等到中进士以来,从以前所写文章的不足来适合有司的举荐并且担当长者的了解,这才大大改进了我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语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学业成但是身心受辱,为彼就能获誉,为此就要受祸,这就是明显的后效。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欢但勉强去写文章,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乐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申敕(命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大改变。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西汉东汉)的文风了。先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说那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惭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与荆南乐秀才书》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致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做老师和朋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弃置而不用,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宋史·欧阳修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