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百战奇略·围战》《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
        (选自《百战奇略·围战》,有删改)
        材料二:
        冬十月,吴陆抗闻步阐叛,亟遣将军左奕、吾彦等计之。帝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车骑将军羊祜帅步军出江陵,已东监军徐胤帅水军击建平以救闸,陆抗教西陵诸军筑严围,内以围阐,外以御晋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诸将谏曰:“今宣及三军之锐,急攻阐,比晋数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敬士民之力?”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皆欲攻阐,抗欲服众心,听令一攻,果无利。围备始合,而羊祜兵五万至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可忧者,假令敌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若晋据西陵,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帅众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敕江陵督张成作大璧通水,渐渍平土以绝寇叛。羊褚欧园所遏水以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拢闻之,使成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祛止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粮,大费功力。将军来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十二月,肇计屈、夜遗。抗欲追之,而虑步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挑使轻兵蹑之肇展大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拔西陵,诛阐及同谋将吏数十人,皆夷三族。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肇众凶A惧B悉解甲C挺走D抗E使轻兵F蹑之G肇兵H大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文中指方法、策略,与贾道《过秦论》中“行军用兵之道”的“道”意思相同。
        B.表里,文中指表面和内部,这与成语“表里如一”中“表里”的意思相同。
        C.患,指祸害,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意思不同。
        D.属,指连缀,接连,与《屈原列传》中的“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四面包围守城之的时候,给人留一个逃胞的缺口、可动军整守的决心到敌人逃跑的时候,再子以痛击,这样战果就会更加辉煌。 
        B.当陆抗听说步阐背叛吴国投靠晋国的消息,就马上派兵讨伐,后又下令围城各军在西陵城外面昼夜不停地构筑高墙来围困叛军。 
        C.晋国援救步闸的大军到达江陵,大家认为陆抗应带兵防守江陵,陆抗表示、晋军不可能攻克江陵,但如果晋军攻占西陵,就会导致南山夷人叛变。
        D.围城之时,吴国的俞赞叛变逃跑,陆抗估计俞赞会把军中部署出卖给晋军,当晚调整部署。第二天,晋军果然攻打吴军的薄弱处,结果大败而归。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及攻之,不可猝拔。(4分)    
         
        (2)抗闻之,使成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4分)
         
        14.陆抗率兵包围背叛吴国的步阐时,为什么没有按照兵法说的给敌人留个缺口?(3分)

         

         

        答案:

        10.BDG[(原文标点)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
        11.C(“意思不同”错误。两个“患”都是“祸害”的意思,二者意思相同)
        12.C(“陆抗表示,晋军不可能攻克江陵”错误。陆抗只是认为晋军难以攻克江陵,即使攻克了江陵也守不住,并没有说“晋军不可能攻克江陵”)
        13.(1)况且所有守备防御的设施、器具,都是我早先在西陵任职时所设置准备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取胜。(关键点“凡”“宿”“猝”每点1分,大意 1分)
         (2)陆抗听到这个消息,让张咸急速毁坏大坝。诸将都迷惑不解,多次谏阻陆抗也不听从。(关键点“亟”“惑”“听”每点 1分,大意1分)
        14.①西陵城地势险要坚固,粮谷充足,防守设施精良,叛军会固守待援。②晋军大举来援,叛军有恃无恐,不会选择逃跑。(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都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围攻城邑作战的原则是,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动摇其固守坚城的决心,这样会使敌人斗志不坚,被围之城就可以被攻破,敌军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材料二:
        冬季十月,吴国陆抗听到步阐背叛的消息,马上派将军左奕、吾彦等去讨伐。晋武帝派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统率步兵进攻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攻打建平救援步阐。陆抗命令西陵各军筑造高峻的围墙,内可用来围困步阐,外可以此抵御晋兵。陆抗昼夜催促修筑,就好像敌人已经来到眼前,众人为此异常劳苦。众将们劝谏陆抗说:“当前应乘三军的锐气,急速攻打步阐,等晋的救兵到来时,必定已克西陵,何必去做筑围之事,使士兵、百姓疲惫不堪呢?”陆抗说:“西陵城地势险要坚固,粮食又充足,况且所有守备防御的设施、器具,都是我早先在西陵任职时所设置准备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取胜。晋军到来而我们没有防备,内外受敌,靠什么来抵御?”诸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使众人心服,就听任他们去试一试,果然没有得到好处。对西陵包围的围墙刚修好,羊祜的五万兵到了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适宜去西陵。陆抗说:“江陵城坚固,兵员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假如敌人得到了江陵,必然守不住,我们的损失小。如果晋军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夷人都会骚乱动摇,这样的话,祸患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亲自率领部众奔赴西陵。    
        当初,陆抗因江陵以北道路平坦开阔,就命令江陵督张咸兴造大坝阻断水流,浸润平地以断绝敌人侵犯和内部叛乱。羊祜想借大坝阻住的水用船运送粮草,就故意扬言要破坝以通过步兵。陆抗听到这个消息,让张咸急速毁坏大坝。诸将都迷惑不解,多次谏阻陆抗也不听从。结果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只好改用车子运粮,耗费了许多人力和时间。将军朱乔营中的都督俞赞逃到了杨肇那里。陆抗说:“俞赞是军队中的旧官吏,了解我军虚实。我常常担心夷兵平时的训练不够,敌人如果围攻,必定先攻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当夜更换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箭与石块像下雨一样袭来,杨肇的部众死伤不断。十二月,杨肇无计可施,夜里逃走了。陆抗想追杨肇,又担心步阐一直积蓄力量,窥伺时机,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头,就只擂鼓警戒部众,做出要追赶的样子来。杨肇的部众恐惧骚动,全都丢弃铠甲脱身而逃,陆抗派轻兵紧随在后,杨肇兵大败,羊祜等人都领兵而还。陆抗于是攻克西陵,杀死步阐以及与他同谋的将吏共几十人,且都夷灭其三族。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高平之战》《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五代史补·后唐二十条》
        《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二)《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封建论》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通鉴纪事本末·石勒灭前赵》
        《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后唐庄宗过河》《晋书·沮渠蒙逊载记》《通鉴纪事本末·蒙逊据张掖》
        《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三)《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三)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击朝鲜》《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三)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三)《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
        《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二)《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
        《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二)《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唐太宗论弓矢》《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通鉴纪事本末·袁绍讨公孙瓒》《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三)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二)《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二)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二)《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三)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二)《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二)
        《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二)
        《通鉴纪事本末·契丹灭晋》《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二)《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通鉴纪事本末·司马懿诛曹爽》《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三)《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二)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三)《通鉴纪事本末·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三)《晋王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二)《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二)
        《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二)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