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傅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快以未尝习法辞。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保甲、市易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是时,免役法出,民商咸以为苦,虽负水、舍发、担粥、提茶之属,非纳钱者不得贩鬻。税务索市利钱,其末或重于本,商人至以死争,如是者不一。侠因黎东美列其事。未几,诏小夫裨贩者免征,商之重者十损其七,他皆无所行。
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每风沙霾曀,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三司察市易,司农发常平仓。又下责躬诏求言。
安石上章求去,外间始知所行之由,群奸切齿,遂以侠付御史,治其擅发马递罪。吕惠卿、邓绾言于帝曰:“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相与环泣于帝前,于是新法一切如故。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里人揭其闾为郑公坊,州县皆祀之于学。
(选自《宋史·郑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
B.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
C.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
D.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古人表示官吏任期届满专用词有“下车”“致仕”等。
B.保甲,王安石新法之一,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以维护封建制度。
C.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而设置的粮仓,有时也用作灾荒时的赈济。
D.徙,古代称流放的刑罚为“徙”。古代常常将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侠得到赏识,思谋报答。郑侠在光州任职时,凡是他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照他的要求给予批复;郑侠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想要报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B.郑侠拒绝笼络,直言不讳。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新法考试而入选,郑侠以不熟悉律令推辞了;王安石问他对新法有何想法,郑侠说新法还存在一些缺陷。
C.郑侠上书进言,为民争利。免役法开始施行,税务官征收的市利钱有时候比商品本钱还要多,商人甚至以死抗争,郑侠通过黎东美列举此事,最终免除了市利钱。
D.郑侠忠于职守,遭到打击。郑侠将看到的流民情景绘成图画,并通过驿站把奏疏直接呈给银台司。王安石请求离职,奸人们知道缘由后让御史以擅自使用驿站传达奏章给郑侠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负水、舍发、担粥、提茶之属,非纳钱者不得贩鬻。(4分)
(2)里人揭其闾为郑公坊,州县皆祀之于学。(4分)
14.郑侠为什么被贬到汀州?后来为什么只是被贬到了英州?(3分)
答案:
10.B (原文标点: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
11.A (“下车”表官员到任,“致仕”表官员退休)
12.C (“最终免除了市利钱”与原文不符,原文“未几,诏小夫裨贩者免征,商之重者十损其七”的意思:不久,诏令对小商贩免征市利钱,大一些的商人减免其中十分之七)
13.(1)即使是提水、理发、卖粥、卖茶水的这类人,不交免役钱都不能营业。(得分点:“虽”“属”“贩鬻”各1分,大意1分)
(2)邻里人将他住过的房子改建为郑公坊,州县的学校都祭祀他。(得分点:“揭”“闾”祀”各1分,大意1分)
14.吕惠卿上奏说郑侠的上疏是诽谤。(1分)皇上认为郑侠上疏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忠诚之心可嘉,不能治以重罪。(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