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范雎欲事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齐襄王闻其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雎死,即卷以箦置厕中。魏人郑安平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谒者王稽使于魏,郑安平夜与禄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此必悔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臣非有畏不敢言也。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箕子、接舆漆身为厉,被发为狂,无益于主。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臣有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昭王闻之,拜范雎为相,号为应侯。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门下曰:“此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雎既相,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贫无以自  资:以钱物帮助
        B. 留数月,未得  报:报答
        C. 雎死  详:假装
        D. 先生不幸教寡人邪  卒:终究,最终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我宁且匿车中”与“魏闻秦且东伐韩、魏”两句中的“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 “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两句中的“而”意义不同。
        C. “微行”,一般是指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其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某人,以方便其行动。
        D. “一饭之德必偿”,用来形容受人点滴之恩而给予厚报,与韩信“一饭千金”同为佳话。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B.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C.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D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雎出使齐国,被猜疑诬陷,归国后遭受鞭笞,身受重创,又被扔进茅厕,遭受屈辱,幸亏郑安平相助,才得以再起。
        B. 穰侯离开后又重新回来搜查范雎,这一行为心理和《屈原列传》中放走张仪后又重新追赶 张仪的楚怀王的行为心理不同。
        C. 范雎不希望自己像箕子、接舆那样,漆身为癞,披发为狂,认为这样做无益于圣明的君王, 对自己而言也是耻辱。
        D. 须贾无知人之明,自以为是,对待投身于自己的范雎以小人之心对待,最后却落得被范雎 在不动声色中羞辱的结局。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答案:
        13. B .报:答复。句意:没有得到什么答复。故选B。
        14. A .副词,暂且;副词,将要。两句中的“且”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句意:我先暂且躲藏在车里。/魏王听到秦国将要向东攻打韩、魏两国。
        B.连词,表因果;连词,表修饰。两句中的“而”意义不同。句意:臣并非害怕什么因而不敢说。/挥舞着长长的鞭子(用武力)来统治各国。C.解说正确。D.解说正确。故选A。
        15. D 句意:死亡,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在必然的形势下,能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是臣最大的愿望,臣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所必不免”为“所”字结构,连接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B;
        “少”作“有”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16. C C.“范雎不希望自己像箕子……认为这样做无益于圣明的君王,对自己而言也是耻辱”错误,由原文“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臣有何耻”可知,是说如果能像箕子他们一样,能够对臣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范雎不认为有什么可耻辱的。故选C。
        17. (1)天下的人看见臣为君主竭尽忠诚反而丢掉生命,因此会闭口停步,不肯前往秦国来了。
        “身死”,丢掉生命;“杜口裹足”,闭口停步;“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雎认罪。
        “见”,被;“肉袒膝行”,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因”,经由、通过。
        参考译文:
        范雎希望为魏王做事,但家境贫寒自己无法支持这项事业,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前往。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没有得到什么答复。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口才了得,就派人赏赐范雎黄金十斤以及牛肉美酒,须贾认为范雎把魏国秘密出卖给了齐国,回到魏国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听后大怒,(命令亲信)笞打范雎。范雎假装死去,然后被用席子卷住扔在厕所里。魏国人郑安平带着范雎逃跑了,他们藏匿起来,范雎改了姓名叫张禄。(就在那个时候),秦昭王派谒者王稽到了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偷偷地载着范雎进入了秦国,秦国国相穰侯的车马从西边过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厌恶各诸侯国的门客,我先暂且躲藏在车里。”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诸侯门客一起回来吧?这种人没有用处,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说完随即告别而去。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但后知后觉,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忘记了搜查,他一定会后悔。”于是范雎下车跑掉。走了十余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里,没发现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秦昭王长跪向范雎请教:“先生要以什么赐教寡人?”范雎说:“嗯嗯。”像这样询问了三次。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终究不赐教寡人了吗?”范雎说:“臣并非害怕什么因而不敢说。死亡,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在必然的形势下,能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是臣最大的愿望,臣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过去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对君主毫无益处。假使臣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能够对臣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又有什么可耻辱?臣所害怕的,只是怕臣死后,天下的人看见臣为君主竭尽忠诚反而丢掉生命,因此会闭口停步,不肯前往秦国来了。”秦昭王听后,就任命范雎为相国,封号称应侯。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将要向东攻打韩、魏两国,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份改装出行,穿着破旧的衣服偷偷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雎认罪。范雎当上宰相后,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那些曾经在他处境困苦时帮助过他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刘敬传》(三)《史记·刘敬传》(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四)《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帝尧者,放勋》
        《鲁人曹沬》《史记·黥布列传》
        《史记·齐悼王世家》《史记·货殖列传》(三)
        《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史记·蒙恬列传》(三)
        《史记·乐毅列传》(三)《缇萦救父》
        《史记·丞相公孙弘》《史记·老子传》(三)
        《史记·春申君列传》(二)《优孟哭马》
        《史记·李将军列传》(三)《史记·郑庄传》
        《史记·庄子》《史记·刺客列传·专诸者》
        《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老子传》(二)《周亚夫直谏》
        《史记·萧相国世家》(三)《史记·郭解传》(二)
        《史记·郑世家》《史记·田单列传》(二)
        《史记·世家·郑》《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
        《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史记·刘敬传》
        《史记·准阴侯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史记·平准书第八》
        《史记·鲁仲连传》(二)《史记·苏代传》
        《史记·李斯列传》(二)《史记·平淮书》
        《史记·田仁传》《史记·田儋传》
        《史记·伍子胥列传》《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
        《李牧守边》《史记·淮阴候列传》
        《史记·鲁仲连传》《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