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孔子家语·五刑解第三十》《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家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民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节选自《孔子家语·五刑解第三十》)
        材料二: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 “圣人之治化也, 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制五刑必即天伦,行刑罚则轻无赦。堂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仲弓曰:“古之听讼,尤罚丽于事,不以其心,可得闻乎?”孔子曰: “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则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也。”
        仲弓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
        材料三:
        刑罚之所从生有源,不务塞其源而务刑杀之,是为民设陷以贼之也。刑罚之源,生于嗜欲好恶不节。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法者也。
        善御民者,正其德法,饬其官,而均民力,和民心。刑不用而民治,是以民德美之。
        (节选自《大戴礼记·盛德第六十六》)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大司寇正刑A明辟[B]以察狱C狱必三讯[D]焉E疑狱[F则泛与众G共之H疑则赦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信,指真实,与成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信”词义相同。
        B. 狱,指刑罚,与《曹刿论战》“小大之狱”中的“狱”词义相同。
        C. 天伦,指天理,与现在所说的“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不同。
        D.棘木之下,古时审案的地方,棘木外刺而里直,所以审案在棘木之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孔子看来,三皇五帝制定五刑,可以让百姓明确自己行为的限度,进而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肆意妄为。
        B.孔子认为审案者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应怀有忠爱之心,细究人情道义,这样才能审清案件。
        C.古代判决后待审核的案件需层层上报,公卿公审后,君主再根据情况量刑,凸显了古人对刑罚的慎重态度。
        D.冉有向往上古五刑不用的理想社会,仲弓则看到了刑罚和政令之间的不调和,孔子对两个弟子表示赞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2)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
        14.儒家是如何看待刑罚与政教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一)(20分)
        10. (3分) C、E、H
        11. (3分)B (“小大之狱”中的“狱”意思是“案件”,与此处的“狱”词义不同。)
        12.(3分)D (孔子并不赞同两个弟子。)
        13. (8分)
        (1)(4分)教化他却不改变,引导他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动用刑罚了。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  “化” “义”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礼仪制度,是约束百姓德行的规范,是用来节制百姓的欲望和好恶的。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  “法” “御”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3分)
        ①儒家认为德治、礼治先于刑罚,②但并不否定刑罚的作用,③主张刑政相参。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冉有向孔子问道: “古代的三皇五帝不用五刑,这是真的吗?”孔子说:  “圣人设置刑罚,贵在不让人不触犯。制定五刑而不用,是为了实现最好的治理。人们之所以奸诈、邪恶、盗窃、抢劫、违法、肆意妄为,是因为心中不满足。不满足又产生于没有限度。没有限度,小民就会盗窃,在上位者就会奢侈浪费,都是不知节制。因此君王制订了制度,民众就知道了什么不能做,民众知道了什么不能做就不会犯法。所以虽然制定了惩处奸诈、邪恶、盗窃、抢劫、违法、肆意妄为者的刑罚,却没有陷入刑罚的民众。”
        材料二:
        仲弓向孔子问道:“我听说有严酷的刑罚就不需要用政令了,有完善的政令就不需要用刑罚了。有严酷的刑罚不用政令,夏桀、商纣的时代就是这样;有完善的政令不用刑罚,周朝成王、康王的时代就是这样。这是真的吗?”孔子说: “圣人治理教化民众,一定要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是用政令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禁止他们。制定刑罚的目的是为了不用刑罚。教化他却不改变,教导他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动用刑罚了。制定五刑必须符合天理,执行刑罚对罪行轻的也不能赦免。一旦定刑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员要尽心地审理案件。 ”
        仲弓说: “古代审理案件,对过错的处罚根据事实,不依据内心动机,我可以听听吗?”孔子说: “凡是审理五种罪行的案子,必须要推究其父子之情,确立君臣之义来衡量,目的是判断犯罪情节的轻重,谨慎地衡量罪过深浅的程度,以便细加分别。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自己的忠爱之心来探明案情。大司寇要正定刑法辨明法令未审清案件,审案时必须听取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疑案则要广泛地向大众征求意见共同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无法裁决,就赦免他。一切案件一定要分别罪行大小比照法律条文来定案。
        仲弓问: “审理案件,定案的事,是由什么官来完成的?”孔子说: “案件首先由狱官来审定,然后狱官把判决完待审核的案子报告给狱官之长。狱官之长审理之后,再报告大司寇。大司寇审核之后,再呈报君王。君王又命三公和卿士在酸枣树下的审理处会审,然后把审理结果和可疑之处回呈给君王。君王根据三种可以宽宥的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刑罚,最后根据审判结果来定刑。这是要借此表明审案的慎重态度。”
        材料三:
        刑罚的产生是有它的根源的,不致力于堵住它的根源,而只致力于用刑罚来统治百姓,这是给百姓设置陷阱来残害他们。刑罚的根源,是由欲望和好恶不加节制引起的。礼仪制度,是约束百姓德行的规范,是用来节制百姓的欲望和好恶的。而刑法,只不过用来威吓那些败坏德行不守礼法的人罢了。    
        善于治理百姓的,会修治德行修明礼法,整治官吏,平衡百姓的负担,调和百姓的心性。不必动用刑罚,就能把百姓治理好,因此百姓都感激赞美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初仕》《左传·昭公十六年》《孔子家语·正论解》
        《孔子家语·辩物》《颜氏家训·书证》《曾子耘瓜,误斩其根》《史记·卫康叔世家》
        《孔子家语·进言解》《商君书·错法》《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孔子家语·入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夫子受食》
        《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家语·贤君》《说苑·君道)《孔子家语·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焉》
        《孔子见罗雀者》《孔子家语·入官·女子必自择丝麻》
        《魏文侯置相》《孔子家语·颜回》
        《子路问学》《孔子家语·在厄》(二)
        《孔子家语·孔子北游于农山》《孔子家语·在厄》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