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寻访无隐庵》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复《浮生六记》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寻访无隐庵
        沈复
        晨,云客谓众曰:“此地有无隐庵,极幽僻,君等有到过者否?”咸对曰:“无论未到,并未尝闸也。”
        竹逸曰:“无隐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向年曾一至,已坍废,自尺木彭居士重修后,未尝往焉,今犹依稀识之。如欲往游,请为前导。”
        度岭南行里许,渐觉竹树丛杂,四山环绕,径满绿茵,已无人迹。竹逸徘徊四顾曰:“似在斯,而径不可辨,奈何?”
        余乃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
        山门一启,即见佛面,金光与绿阴相映,庭阶石础苔积如绣,殿后台级如墙,石栏绕之。循台而西,有石形如馒头,高二丈许,细竹环其趾。再西折北,由斜廊蹑级而登,客堂三楹紧对大石。石下凿一小月池,清泉一派,荇藻交横。堂东即正殿,殿左西向为僧房厨灶,殿后临峭壁,树杂阴浓,仰不见天。
        折而西十余级,忽略然开朗,平坦如台。度其地,已在殿后峭壁之上,残砖缺础尚存,盖亦昔日之殿基也。周望环山,较阁更畅。
        (摘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①沈复自粤东归馆青浦之际,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烂邀其同游苏州西山小静室,翌日,访无隐庵。②阁:指寻访无隐庵前所见的飞云阁。
        7.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加点词
        《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义
        选项
        (1)无论未到
        A.不管  B.不要说  C.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今犹依稀识之
        A.记得  B.知识  C.辨别
         
        (3)高二丈许
        A.应允,认可  B.赞同  C.表示大约的数量
         
        (4)度其地
        A.度过  B.计划  C.估计,推测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无隐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
        (2)似在斯,而径不可辨,奈何?
        9.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无隐庵的特点。
        10.无隐庵四面皆山,小石潭“竹树环合”,两者都与世隔绝,但作者游览时的心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7.(1)B  (2)A  (3)C  (4)C    8.(1)无隐庵的周围都是山,这个地方十分偏僻,连僧人都不能长久地居住下来。
        (2)好像就在这里,但山路已经不能分辨了,怎么办呢? 9.偏僻隐蔽(“四面皆山,其地甚偏”,“僧不能久居”);人迹罕至(“经满绿茵,已无人迹”);历史悠久(或破败不堪)(“残砖缺础尚存,盖亦昔日之殿基也”)。(答出两点且大意正确即可)    10.本文主要表达探寻胜景之乐,经过“蹲身细瞩”后找到了无隐庵入口,体现寻到胜景的喜悦,而后赏景时的“豁然开朗”则更加心旷神怡。《小石潭记》一开始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发现胜景之乐,而后回想起自己的凄苦经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凄清景物触动而转悲。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为:不要说没有去过。无论:不要说,故选B。
        (2)句意为:现今还能依稀记得。识:记得,故选A。
        (3)句意为:高二丈左右。许:表示大约的数量,故选C。
        (4)句意为:估计这个地方。度:估计,推测,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要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替、换”,在翻译句子时也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掌握了这些要点以后,翻译时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根据“抓关键词连整句”的方法去翻译整个句子。注意重点词句:
        (1)皆:都;僻:偏僻;居:居住。
        (2)似:好像;径:路径,道路;奈何:怎么办。
        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提炼。
        结合文言第②段“无隐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可知,无隐庵偏僻隐蔽;结合第③段“度岭南行里许,渐觉竹树丛杂,四山环绕,径满绿茵,已无人迹”可见,无隐庵人迹罕至;结合第⑥段“度其地,已在殿后峭壁之上,残砖缺础尚存,盖亦昔日之殿基也”可知,无隐庵历史悠久,破败不堪。
        10.本文考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结合选文第④段“余乃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第⑥段“折而西十余级,忽略然开朗,平坦如台”和第⑤段的写景可知,本文主要表达寻找胜景的乐趣,先是找不到路,后面经过“蹲身细瞩”找到了路入口,惊喜万分,后面赏到了美丽的景色更是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而结合《小石潭记》中的“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再到后面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诗人寄情山水,一开始发现美景,心乐之,但是这种快乐是暂时的,一经凄凉景物的触动,立马就有乐转悲了。
        参考译文:
        早晨,云客对大家说:“这里有座无隐庵,极为幽僻,你们有谁去过吗?”我们都答:“不仅没有去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竹逸和尚说:“无隐庵四面都是山,地方非常偏僻,僧人都不能长住。以前我曾去过一次,当时已经坍塌,自从尺木的彭居士重修后,我没再前往,现今还能依稀记得。如果你们想去一游,我愿意作向导。”
        向南行一里多路,渐渐觉得竹林树林杂乱丛生,四围大山环绕,小路长满荒草,杳无人烟。竹逸和尚左右徘徊四下里张望,说:“好像就在此地,然而道路认不得了,怎么办?”
        我于是蹲下身子细细打量,发现千竿修竹中隐隐有乱石屋墙,径直拨开竹丛,横穿竹林往里寻找,发现一扇门,上写着“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人高兴地说:“若不是你,这里就成了无人问津的桃花源啦!”
        山门一开,我们就看到了佛面,金光与绿阴相映着,庭院台阶的石基上青苔厚厚的就像绣毯,大殿后面台阶像高墙,有石栏杆围着它。顺着台阶向西,有一块形状像馒头的大石头,高二丈左右,脚下有细竹环绕。再由西转向北,沿斜廊登级而上,有客堂三间,紧对着大石头。石头下凿有一个小小的月牙池,一脉清泉涌出,水草荇藻交错。客堂东面即是正殿,正殿的左边向西是僧房厨房,大殿后临峭壁,树多荫浓,抬头看不见日光。
        转向西,登了十多级台阶,忽然豁然开朗,平坦如台。打量这个地方,已经在殿后峭辟的上面,残砖旧基还在,应该是从前宫殿的地基。环望周围群山,比飞云阁更为开阔。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廉希宪传》《旧唐书·李固言传》
        《妇人夫饰》《明史·张汉卿传》
        《明史·张学颜传》《廉希宪传》
        《史记·韩安国传》《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南唐书·柴克宏传》《明史·戴珊传》
        《明史·沐英传》《小人无朋》
        《旧唐书·奚陟传》《宋史·周执羔传》
        《新唐书·李澄传》《明史·齐泰传》
        《宋史·郑雍传》《明史·王邦瑞传》
        《明史·徐恪传》《旧唐书·杜暹传》
        《明史·左良玉传》《旧唐书·沈法兴传》
        《有西人赁屋于余画铺之左》《明史·郭子兴传》
        《明史·姚镆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