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韩愈、王安石《伯夷颂》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颂》)
        材料二: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①,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②闻西伯③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丕与。何哉?盖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注】①叩马而谏: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及武王A一奋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不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笃”词义不同。
        B.“天下孰不病纣”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病”词义相同。
        C.“欲夷纣者”与《苏武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夷”词义相同。
        D.“太公相而成之”与《孔雀东南飞》“好自相扶将”中“相”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
        B.韩愈通过赞颂伯夷“特立独行”“信道笃”的精神,批评当时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风气。
        C.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的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
        D.王安石通过推论,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认为伯夷为追求“仁”而饿死的说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4分)
                  
        (2)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4分)
                  
        14.王安石认为司马迁、韩愈对伯夷的评价是片面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G
        11.(3分)B
        12.(3分)D
        13.(1)(4分)虽然这样,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乱臣贼子在后世就会接连出现。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微”“接迹”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4分)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武王的时代,他的功业难道比姜太公少吗?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使”“烈”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3分)①伯夷特别怨恨纣王;②伯夷未能赶上助武王伐纣;③伯夷尊奉“仁"。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点答到“年事已高”或“路途遥远”均可赋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登泰山记》《燕喜亭记》
        韩愈《答侯继书》(二)韩愈《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师说》《答窦秀才书》
        《答李翊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农夫殴官》(二)
        《伯夷颂》《史记·伯夷列传》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三)
        韩愈《送石处士序》《读荀》《读墨子》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二)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劝学》《读荀》
        韩愈《医说》《赠黎安二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送杨少尹序》《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二)
        韩愈《通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颂》
        韩愈《送孟东野序》(二)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二)
        韩愈《讳辩》(二)韩愈《伯夷颂》
        韩愈《原性》韩愈《送穷文》
        韩愈《祭鳄鱼文》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
        韩愈《守戒》韩愈《欧阳生哀辞》
        韩愈《答胡生书》韩愈《上宰相第三书》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送许郢州序》
        韩愈《原毁》《农夫殴宦》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送权秀才序》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韩愈《感二鸟赋(并序)》
        韩愈《答侯继书》韩愈《何蕃传》
        韩愈《与孟尚书书》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二)
        韩愈《重答张籍书》《送李愿归盘谷序》(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