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20分)
①许衡,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②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凡经传、子史、礼乐、星历、水利之类,无所不讲,而慨然以道为己任。尝语人曰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凡丧祭娶嫁,必徵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③中统元年,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阿合马领尚书省六部事,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
④帝欲开太学,以为国子祭酒。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
……
⑤六月,以疾请还怀。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子庙廷。
(节选自《元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 (2)寻居苏门(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
A.准则 B.管理 C.掌握 D.度量
(2)必徵于《礼》( )
A.召集 B.责问 C.引证 D.表露
17.把第②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6分)
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18.第②段画直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尝 语 人 曰 纲 常 不 可 一 日 而 亡 于 天 下 苟 在 上 者 无 以 任 之 则 在 下 之 任 也
19.根据第④段文意,分析“诸生人人自得”的原因。(3分)
20.综观全文,从许衡的言行探究他对“读书何为”的认识。(4分)
答案:
15.(1)端正 (2)不久
16.(1)D (2)C
17.一旦钱财有余,许衡就把它们分给众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许衡)就不会接受。【得分点:以(之)分,诸生之贫者,遗,义,主语省略,+语句通顺】
18.尝语人曰/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
19.由于许衡对待学生关爱平等,教学内容广泛多样,采用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启蒙教育方式,一张一弛,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督促得法,因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0.许衡拥有儒家士大夫传统的“修身、传道、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不满足于只了解书中章句含义,而是希望领会其中精神,身体力行,正心克己,传承道义;学有所成后便一直以教化为己任,弘扬礼义,倡导向学;入朝后更是讲求治国以义为本,秉直力争坚持原则,力求明德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