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苟子·王霸》《管子·权修》阅读练习及答案

        苟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使民则极劳苦。是故,百姓贱之如起,恶之如鬼,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去逐之。卒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此之谓也。
        (节选自《苟子·王霸》)
        材料二: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节选自《管子·权修》)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远人至A而不去B则有C以畜之也D民众E而可F一G则有H以牧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指称王,与“沛公军霸上”中“军”字的用法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B.诚,指的确、确实,与《谏太宗十思疏》“必竭诚以待下”中的“诚”意思相同。
        C.不肖,与文中“贤”的意思相对,指不成材、不正派的人,也可用来称不孝之子。
        D.度量,指用以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引申为规章制度,也可指能宽容人的限度。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国的关键在于顺民意、得民心,如果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赞誉甚至为国家拼死效力,那就证明治国者真正获得了民心。
        B.荀子认为,为君者应该以德为先,明礼忠信,选贤任能,爱护百姓,永葆赤子之心,才能使百姓亲之如父母、敬之如上帝。
        C.在混乱的社会中,君主品行污秽卑劣,玩弄权术阴谋,重用无德无才之辈,使百姓生活贫穷困苦,会招致百姓的鄙视和厌恶。
        D.管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做到赏罚分明,对做好事者要有奖赏,以期望激励更多人去做好事,对做坏事者要有惩罚,以儆效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卒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4分)    


        (2)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4分)


        14.材料一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G(原文标点: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
        11.(3分)B(意思不同,“必竭诚以待下”中的“诚”是“真诚、诚心”的意思)
        12.(3分)B(“如保赤子”不是“葆有赤子之心”的意思,原文的意思是“像爱护初生的婴儿一样爱护百姓”)
        13.(8分)(1)突然发生了外敌入侵的事,还指望百姓为他卖命,这是不能够办得到的啊。(赋分点:卒,通“猝”,突然;寇难,敌人侵犯之难;死,拼死,卖命;不可得也,省略句、否定判断句。每处1分,共4分)
        (2)这样再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  (赋分点:申,约束;劝,鼓励;振,威慑;状语后置。每处1分,共4分。另:申,如解释为“申明”或“反复表明”也可给分)
        14.(3分)道理:要有同理心,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1分)
        分析:君主爱护百姓,百姓就愿为他赴死;君主愚弄百姓,百姓就厌恶他背离他。(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治理国家的人,得到百姓尽力耕种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殊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民众称赞颂扬的就荣耀。这三件事都具备了,天下人就会归顺他;这三件事没具备,天下人就会背离他。天下人归顺他叫作称王,天下人背离他叫作灭亡。商汤、周武王遵循这条准则,奉行这种道义,兴办天下人都认为有利的事,除掉天下人的共同祸害,于是天下人归顺他。所以,君主重视用道德声誉来引导人民,彰明礼义法度指导他们,尽力做到忠诚守信来爱护他们,赏识贤人重用能人来安排不同等级的职位,用爵位、服饰、赏赐、表扬去反复激励他们,根据时节安排他们的劳动、减轻他们的负担来调剂他们,广泛普遍地庇护他们,抚养他们,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一般。养育百姓要做到极其宽厚,役使人民则极其合理。制定政策法令,是用来对待天下百姓的;如果它有不合理的地方,哪怕像毫毛的末端一样细微,那么就是对孤儿、孤独老人、鳏夫、寡妇,也一定不要施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百姓就会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他,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般爱戴他,就算为他豁出性命断然牺牲也会心甘情愿。这没有什么其他的缘故,仅仅由于君主的道德确实贤明,恩泽确实深厚。混乱的社会就并非如此。君主用污秽卑鄙、强取豪夺的行为来引导百姓,玩弄权术阴谋、搞倾轧陷害来给他们作榜样,让艺人、侏儒、女人私自求见说情来搞昏自己,让愚蠢的人去教诲有智慧的人,让没有德能的人凌驾于有德才的人之上。养育百姓则使百姓极其贫穷困厄,役使百姓则使他们极其疲劳辛苦。故而百姓厌恶他就像鄙视残疾人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鬼魅一般,天天想寻求机会而一起来抛弃践踏他,摒除驱赶他。突然发生了外敌入侵的事,还指望百姓为他卖命,这是不能够办得到的啊。这种治国理论没有可取之处。孔子说:“看看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待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二:
        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珍惜本国国力;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珍惜国内百姓;想要治理好百姓,必须珍惜民力(不使之耗尽)。没有办法养活百姓,人们就要外逃而无法阻止;没有办法治理百姓,即使留下来也不能很好的为国效力。远地的人们来了而不离开,是因为有办法养活他们;人口众多而可以统一号令,是因为有效地治理了他们。见到人们做好事,表示喜欢要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表示厌恶就要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人们确实兑现了,那么,没有亲身经历的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如果见到人们做好事,空自喜欢而没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空自厌恶而没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都没有兑现,要指望没有经历的人们为之感化,那是办不到的。君主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利益,民众就会亲近君主;明确了是非和礼节,民众就能得到教化。在上位的要以身作则来引导百姓,制定法规制度来防范民众的不良行为,设置乡师官吏来教导民众。这样再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这样,百姓就都愿意做好事,暴乱的行为也就不会有机会发生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北史·杨津传》《后汉书·郭太传》
        《明史·罗喻义传》《宋史·徐处仁传》
        《新唐书·柳浑列传》《魏书·安同传》
        《元史·干文传》《晋书·荀崧传》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宋史·刘勔传》
        《后汉书·黄琼传》《后汉书·班超传》
        《清史稿·熊赐履传》《明史·韩爌传》
        宋濂《游琅琊山记》《宋史·包拯传》
        《梁书·明山宾传》《隋书·豆卢毓传》
        《三国志·任峻传》《明史·袁忠彻传》
        《魏书·张蒲传》《明史·邹元标传》
        《宋书·谢晦传》汪琬《治生说》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