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侍其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咸平中,以阁门祗候为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迁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真宗以问德权曰:“牛羊食仓粟邪?”曙闻而自劾,帝勉谕之。它日,召曙问:“汝才孰与德权?”对曰:“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称之。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惮绪治军严,故诬之。帝擢绪本军虞侯,而进曙东头供奉官。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祥符二年,黎州夷人为乱,诏曙乘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曙又言: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真宗谓王旦曰:“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不许。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累迁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迁西上阁门使,徙郓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八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B.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C.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D.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
        B.迁,本意是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意为升职。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南部。黄河流经陕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说。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的称呼不同,如士人死为“不禄”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侍其曙知错能改,为人不计嫌怨。因为在官仓隙地放牧牛羊而被谢德权告发,他不仅能够自我反省,没有忌恨谢德权,而且还在皇帝面前对谢德权大加赞赏。
        B.侍其曙严明公正,办案明察秋毫。对于告发作乱案件,他深入调查,获得实情,对作乱者绝不姑息,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相关的人多达几十。
        C.侍其曙忠心耿耿,深得皇帝信任。对于存疑之事,皇帝常常交由他去核查办理,如真宗认为内侍对重新建塔的预算过高,命侍其曙主办,费用果然减去大半。
        D.侍其曙关爱百姓,能够为民请命。他再任如京副使、登州知州时,遇上荒年,能够及时上奏朝廷请求调运外地粮食来赈济饥饿百姓,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
        ②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5)皇帝想在太原故城重建被毁坏的塔,为什么又派侍其曙去办理?请简要说明。
         
         
        解析:
        (1)“疑其诬”主语为“帝”,要连在一起,排除BC;“通判”是“魏德升”的官职;“不尔”是一个整体,表假设,意为“如果不这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译文:青州士卒庞德告发他的军校李绪阴谋率众叛乱,皇帝怀疑他是诬告,又命侍其曙到达青州,和通判魏德升一起彻底审查,没有证据,于是将庞德公开斩首。青州知州张齐贤上奏侍其曙擅自杀人,皇帝说:“如果不这样,就无法来安抚被告发者。”
        (2)C.“陕西”表述错误,应该是“山西”。“河东”应该所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
        (3)B.“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相关的人多达几十”说法错误,据原文“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应可知,该是“逮捕处决李琰同党三十多人,却不牵连真正无关的几十人”。
        (4)①“乃”,竟然;“及”,比不上。译文:谢德权敬畏法律而谨慎行事,臣竟然敢于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
        ②“沈敏”,深沉而敏捷;“干略”,有才干谋略;“数”,多次。译文:侍其曙为人深沉而敏捷,有才干谋略,善于议论重要事情,朝廷多次任命他去办理(重要的事情)。
        (5)据原文“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可知,当初,太宗平定河东,曾经在太原故城建造塔,后来塔毁坏,皇帝想重建,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皇帝怀疑,命侍其曙去办理,结果减少费用十分之九。

        答案:
        (1)D
        (2)C
        (3)B
        (4)①谢德权敬畏法律而谨慎行事,臣竟然敢于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
        ②侍其曙为人深沉而敏捷,有才干谋略,善于议论重要事情,朝廷多次任命他去办理(重要的事情)。
        (5)皇帝当初平定河东,曾经在太原故城建造塔,后来塔毁坏,皇帝想重建,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皇帝怀疑其中有贪腐问题,所以命侍其曙去办理,结果减少了十分之九的费用。

        参考译文:
            侍其曙字景升。父亲侍稹,为左监门卫大将军。侍其曙年轻时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凭父亲的官职任殿前承旨,改任右班殿直。咸平年间,以阁门祇候的身份任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升迁为左侍禁,领任东西排岸司,同谢德权一起提举在京仓草场。曾在官仓的空隙之地放牧牛羊,被谢德权告发。真宗因此询问谢德权说:“牛羊吃仓里的粮食了吗?”侍其曙听说后立即上疏弹劾自己,皇帝勉励开导他。有一天,皇帝召侍其曙问他:“你的才能和谢德权相比怎么样?”侍其曙回答说:“德权敬畏法律而谨慎行事,臣竟然敢于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人们多称赞他。鄂州男子名叫闻人若挫,告发他的徒弟永兴百姓李琰将要作乱,命侍其曙和度支判官李应机前往查办。到达后就设计拘捕了李琰及同党三十余人,全部处决。李琰在供辞中牵连平时与自己不和睦的几十人,一概没有责问。青州士卒庞德告发他的军校李绪阴谋率众叛乱,皇帝怀疑他是诬告,又命侍其曙到达青州,和通判魏德升一起彻底审查,没有证据,于是将庞德公开斩首。青州知州张齐贤上奏侍其曙擅自杀人,皇帝说:“如果不这样,就无法来安抚被告发者。”侍其曙回到京师,奏报此事是因为庞德畏惧李绪治军太严,所以才诬告他。皇帝提拔李绪为本军虞侯,并晋升侍其曙为东头供奉官。当初,太宗平定河东,曾经在太原故城建造塔,后来塔毁坏,皇帝想重建,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皇帝怀疑,命侍其曙去办理,结果减少费用十分之九。改任内殿崇班。祥符二年,黎州的夷人作乱,诏命侍其曙乘坐驿站车马前去招安抚慰,他们的首领归顺,并且杀牛羊猪祭天,发誓不再叛乱。侍其曙巡查行至盐井,夷人再次叛乱。侍其曙率领部下士兵百余人,活捉首领三人,斩杀几十人。于是上奏说蛮人据险抗命,请求务必加以证讨。皇帝下诏命令庆州知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率领陕西军队,和侍其曙一同进军,所到之处全部投降。侍其曙又说:朝廷军队已经到达,他们才出来投降,请诛杀他们。真宗对王旦说:“已经投降却杀了他们,怎么能让四夷信服?”没有许可。夷人平定,侍其曙升迁为内殿承制,再迁为如京副使、登州知州。适逢收成不好,侍其曙奏请水运长江、淮河地区的粮食来赈济贫困百姓,很多百姓得以活命。屡次升迁为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桂州知州,调任滑州,迁任西上阁门使,调任郓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后去世。侍其曙为人深沉而敏捷,有才干谋略,善于议论重要事情,朝廷多次任命他去办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马廷鸾传》(二)《宋史·马廷鸾传》
        《宋史·杨克让传》《宋史·周渭传》
        《宋史·郭琼传》《宋史·解晖传》
        《宋史·李彦仙传》《宋史·任颛传》
        《宋史·杨崇勋传》《宋史·赵雄传》(二)
        《宋史·杨石传》《宋史·陈从易传》
        《宋史·张耒传》《宋史·李孝寿传》
        《宋史·孔文仲传》《宋史·贾昌朝传》
        《宋史·王岩叟传》(二)《宋史·王岩叟传》
        《宋史·李防传》《宋史·江万里传》
        《宋史·杨文仲传》《宋史·崔遵度传》
        《宋史·何郯传》(二)《宋史·余靖传》(二)
        《宋史·杨澈传》《宋史·刘清之传》
        《黄溪夜泊》《宋史·欧阳修传》《宋史·魏咸信传》(二)
        《宋史·魏咸信传》《宋史·王德传》
        《宋史·王曙传》《宋史·朱昂传》
        《宋史·许将传》《宋史·王居安传》
        《宋史·富弼传》(三)《宋史·胡旦传》
        《宋史·李若谷传》(二)《宋史·杨亿传》(二)
        《宋史·王洙传》《宋史·杨万里传》(三)
        《宋史·皮龙荣传》《宋史·章惇传》
        《宋史·卫肤敏传》《宋史·尤袤传》
        《宋史·吕陶传》《宋史·刘韐传》
        《宋史·樊知古传》《宋史·孔守正传》
        《宋史·李煜传》《宋史·袁继忠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