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日丁贵嫔。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八年九月,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 于国学。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缕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 薨 ,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高祖遣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日:“ 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老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太子奉敕,乃进数合。
太子自 加元服 ,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 太乐 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 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槽。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常以户口未实,重于劳扰。
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
(选自《梁书·昭明太子传》,有删改)
【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B. 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C. 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D. 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奠是东汉之后在宫殿设置酒食来奠祭佛祖释迦摩尼的一种典礼,南朝尤其兴盛。
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C. 加元服即行冠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加元服,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政,多提早行礼。
D. 太乐,又名“大乐”,指古代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宴享等典礼。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统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三岁拜师学习,五岁遍诵五经,八岁通晓《孝经》,读书过目不忘;又极善赋诗,宴会出行活动可赋诗至十几韵。
B. 萧统恭谨纯良,孝顺父母。他为生母侍疾,衣不解带,日夜伺候。生母去世下葬之后,他恸哭欲绝,水米不进,父皇宣旨劝慰,他才勉强进食。
C. 萧统为人宽厚,体恤民情。他判案公平,尽可能宽恕他人,从未随便弹劾官吏,以仁德著称;又经常救助流离贫苦之家,担忧百姓赋役沉重不堪。
D. 萧统雅好文学,性爱山水。东宫藏书丰富,才子云集,文学创作繁荣,他自己也著作丰赡;他在宫殿挖池筑山,经常与人游赏其中,却不纵情声娱。
【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2)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答案】
【 1 】 C
【 2 】 A
【 3 】 B
【 4 】 (1)有人让他用险韵来赋诗,他总是稍加构思便能作出,而且还没有改动之处。
(2)(他)又拿出尚衣所管的衣物布帛,多多地制成短衣和裤子,寒冬腊月用来施舍给贫穷挨冻的人。
【解析】
【 1 】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哀痛却不丢掉性命,这是圣人的礼制。《礼记》说不能承受丧事和不孝是等同的。我还健在,你怎么能如此折磨自己 ! 应该立即勉强进食。
句中,“《礼》”是“不胜丧比于不孝”的主语,应与上句断开;排除 BD 两项。“如此”状语后置,“像这样”,修饰“自毁”,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故选 C 。
【 2 】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 项,“在宫殿设置酒食来奠祭佛祖释迦摩尼的一种典礼”解说错误,释奠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故选 A 。
【 3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项,“生母去世下葬之后,他恸哭欲绝”分析有误,“殡”是指停柩待葬,而不是下葬后。
故选 B 。
【 4 】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 1 )“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属思”,构思;“点易”,涂改、修改、改动。
( 2 )“主衣”,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衣 ( 尚衣 ) 所管的;“襦挎”,短衣和裤子;“贫冻”,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穷挨冻的人。
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 .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生母是丁贵嫔。太子萧统天生聪明、机灵,三岁从师学习《孝经》《论语》,五岁时就读遍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并都能背诵。八年(509)九月,在寿安殿讲解《孝经》,他全能通晓其中大义。讲解完毕后,又亲自到国学陈设酒宴祭奠先圣先师。十四年(515)正月初一早上,梁武帝来到殿前,在太极殿给太子萧统举行加冠礼。依照过去的规定,太子戴远游冠,配金蝉翠绿的帽带;这次皇帝下诏让太子戴金博山冠。萧统长相英俊,举止得体。读书时一目数行,并且能做到过目不忘。每逢游宴和出行之前祭路神时,作诗可赋至十几个韵。有人让他用险韵来赋诗,他总是稍加构思便能作出,而且还没有改动之处。
七年(526)十一月,太子萧统的生母丁贵嫔生病了,他回到永福省,日夜侍候,衣不解带。等到贵嫔去世,太子徒步护送灵柩回宫,到了停放灵柩时,太子水米不进,每次痛哭就哭晕过去。梁武帝派中书舍人顾协传达旨意说:“哀痛却不丢掉性命,这是圣人的礼制。《礼记》说不能承受丧事和不孝是等同的。我还健在,你怎么能如此折磨自己!应该立即勉强进食。”太子奉皇命才吃了几合食物。
太子萧统自从举行加冠仪式后,梁武帝就让他去处理国事,内外各司来奏事的人堆满阻塞在他的面前。萧统明察百姓的事,细小的事情都要亲自了解,每当奏上来的事有错误或不真实的地方,都立即辨别分析,把事情的可行还是不行展示给众人看,然后慢慢叫人家改正,从未随便奏劾处分过一个人。他公平地断决法律案件,大多得以宽恕,天下的人都赞颂他仁爱。
萧统生性宽厚和蔼能容人,喜怒不表露在脸上。引荐接纳有真才实学的人,赏识、爱护,从不厌烦。经常亲自参与讨论文章书籍,或者与文人学者谈古论今;一空闲时紧接着就从事著述,这些都一概当作是常规。当时东宫差不多有三万多卷书,知名才子都云集在那里,文学事业的兴盛状况,是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
萧统喜欢游山玩水,在玄圃园中挖池筑山,建造亭台馆舍,经常和朝中士大夫以及素有名望的人一起在园中游赏。曾有一次在御花园后池中划船,番禺侯萧轨大说:“这里应当叫歌舞伎人来演奏。”太子萧统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吟诵了左思《招隐诗》中的两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萧轨感到十分惭愧不再多言了。离开官禁二十多年,从来不曾养歌舞伎人。不久,梁武帝曾下诏赐给他一部太乐女妓,却一点也不为他所爱。
普通年间(520~527),梁朝军队北伐魏国,京城一带谷价很高,太子萧统看到这一情况后,就下令减少衣裳、饭食,更改惯常的太子餐为小餐。每遇阴雨连绵或下大雪时,他便派心腹大臣走街串巷,察看贫困人家,有流落街头的人,就暗地里拿出钱物救助他们。(他)又拿出尚衣所管的衣物布帛,多多地制成短衣和裤子,寒冬腊月用来施舍给贫穷挨冻的人。如果有人死后无力收埋,太子就替他购买棺材。一听到远近的老百姓劳役赋税繁重,他就面容严峻。常认为人口统计不真实,加重了对百姓的劳扰。
太子向来以仁义有德著称,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京城男女,都到宫门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以及边疆的百姓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写古今典诰文书;写《正序》十卷;五言诗写得较好的收录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