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令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后征拜博士。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B.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C.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D.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发,指扎结头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B.举孝廉,汉朝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由地方官向中央举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陈情表》里作者李密的“孝廉”由太守举荐。
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不同,如《张衡传》里的“连辟公府”的“公”指“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
D.永元,是东汉和帝的年号。“永元四年”按干支纪年是壬辰年,那么“永元七年”就是乙未年;“十四年,卒官”,指永元十四年(甲辰年),他死在官任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褒潜心向学,博物识古。睡觉时怀里抱着纸笔,走路时也背诵文书,他思考专注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终成儒家宗师。
B.曹褒不畏权势,以德化人。太守要求杀了入境的五个强盗,曹褒认为有违天意、刑罚过重,对强盗进行德化教育,最后抗旨未杀。
C.曹褒重视礼乐,勇于进言。上书皇帝,建议兴作礼乐,但太常巢堪没有答应。后曹褒再次上书,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D.曹褒体恤民情,治政有方。疫情发生后,亲自巡察,为病人请医送药;河内大旱,粮价猛涨,到任即裁减冗员,辞退奸邪之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2)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D 永元十四年(壬寅年) 。
12.(3分)B 曹褒只对抓捕强盗的官吏阐明了礼治和德化的道理,并没直接对强盗进行教化。
13.(10分)
(1)功成创作乐,教化制作礼,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得分点:所以、致、祯各1分,判断/倒装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2)这年秋天获得大丰收,百姓给养充足,流亡逃散的人也都返回了。(他)因上报灾情不实而获罪被免职。
(得分点:孰、冗、坐各1分,省略/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共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褒,字叔通。年轻时就志向坚定,胸怀大度,20岁时就继承父亲曹充的学业,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尤其喜欢礼仪之事。常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于是早晚研究,潜心思考,睡觉时怀中抱着书札,走路时也诵习文书。当他想得入迷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曹褒起初被推举为孝廉,后又升为圉县县令,他以礼治理百姓,以德改变风俗。当时别的郡县有五个强盗进入圉县境内,官吏抓住了他们,陈留太守马严听说后非常痛恨,叫县里把他们杀了。曹褒对官吏说:“杀害他人性命的人,上天也会诛杀他。皋陶不给盗贼制定死刑,管仲遇上强盗而把他们迁升为公臣。现在听命杀掉他们,是违背天意,顺从上级的意思,这惩罚也太重了。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处罚,我也是愿意的。” 于是(强盗)就没有被杀掉。后来,曹褒被征召做了博士。恰逢肃宗想制定礼乐,曹褒就上奏说:“过去圣人接受天命而成为王,没有不制作礼乐,来彰显功德的。成功创作乐,教化制作礼,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现在皇天降下恩泽,福祉与吉祥都已齐备。应当制定文治制度,写成汉礼,大显祖宗的盛德。”奏章转到太常那里,太常巢堪认为制定一世大典,不是曹褒一个人能定下来的,没有应允。皇帝知道群臣百官很拘束,很难和他们商量出头绪来,而朝廷的礼制宪章,必须适时订立下来。第二年,(皇帝)再次下诏令,曹褒于是又上奏,详述礼乐的根本以及制改的意愿。皇上授予曹褒侍中官职,跟着御驾南巡,回来后,把制礼之事下达给三公。永元四年,曹褒升任射声校尉。里面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的营房有一百多所,曹褒亲自去察看,询问事情的原委。官吏回答说:“这些多是建武以来没有子女的人,没人安葬。”曹褒心中很悲伤,为这些人买了空地,把这些没有家人的人全部安葬了,并设立祭坛来祭祀他们。不久升任城门校尉、将作大匠。当时有疾疫流行,曹褒探看病人,为他们请医送药,料理粥食,很多人被救活。永元七年,曹褒出任河内太守。正值春夏大旱,粮食价格猛涨。曹褒到任后,就精简机构,裁减官吏,辞退邪恶凶暴之徒。之后时雨接连降下。这年秋天获得大丰收,百姓给养充足,流亡逃散的人也都返回了。(他)因上报灾情不实而获罪被免职。曹褒知识渊博,识古通今,是儒家的宗师。永元十四年,他死在官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