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中道
        二、文言文及诗歌阅读(本题共7小题,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日“诗账”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B.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C.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D.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
        B.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不取字。
        C.礼部,六部之一,下辖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长官称尚书。
        D.元符,宋哲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子瞻自幼聪敏,博学多才。对于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
        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事出官,兄弟分离。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
        C.苏氏兄弟得罪权臣,饱受迫害。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
        D.苏氏兄弟相约终老,憾未成行。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人狱,后因何原因被释放?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0.A(原文文意: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
        11.B(“女子不取字”错,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12.B(“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理解错误,原文是“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由此可知是子由大为感伤,子瞻却安慰他不必悲伤。)
        13.(1)议论朝政的人认为(子瞻的)到任谢表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以……为谤、摭、怨望,各1分,句意1分)
        (2)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心连累他。(伏暑、穷用、累,各1分,句意1分)
        14.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1分)狱卒将诗交给了皇上,皇上对苏子瞻非常怜惜,(1分)恰逢太后询问求情,就释放了他。(1分)
        【参考译文】
        苏子瞻(苏轼),聪明早熟。喜欢读书,亲手抄写过的经书和史书都普遍通晓。每抄完一本书就变换一种字体,因此书法变得精巧。幼年,就有议论著述。父亲是苏明允(苏洵),认为他非常出色。
        二十岁那年,(子瞻)陪着父亲,带着弟弟子由(苏辙)来到成都,拜访张安道。张安道非常倾慕器重他,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永叔看了明允和子瞻、子由的文章,非常喜爱,极力推举引荐,于是(明允等三人)声名鹊起。明允去世以后,子瞻做判官告院,与王介甫(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京城出任杭州的副职。从这时起兄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始了。
        (子瞻)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改任彭城知州后,与子由约定在澶州濮州之间相会,相伴到彭城,住在逍遥堂。到这时兄弟一别,已经过去七年。子由想到兄弟久别重逢,二人共处一室互相倾诉离别之苦,内心就有不尽的离合无常之感。子瞻却认为兄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以后退隐歇息在一起的日子会很长,不必悲伤难过。但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深了。子由住了一百多天就离开了。
        (子瞻)调任湖州知州,这年,议论朝政的人(即御史)认为(子瞻的)到任谢表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子瞻由此)被逮捕到御史台监狱。子瞻知道自己灾祸难免,于是自我感叹说:“命途多舛,遭受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我子由一面啊!”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敢隐瞒,就把诗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到了诗文非常怜惜子瞻,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恰逢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件事,皇上的心结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
        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会,朋友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然而元丰诸臣章惇等人也在朝。子由上书揭发他们所干的奸恶事实,章惇非常生气。因为这个子瞻被贬到五岭以南,子由贬到筠州。苏门四学士也相继全部离开(京城)。掌权的人还说罪过大处罚轻,又把子瞻贬到儋州,把子由贬到雷州,兄弟二人从此没有来往。
        元符三年,子瞻北回中原,子由也从雷州回到许州。开始,子瞻已经在阳羡定居,子由来信催促他回许州。(子瞻)考虑到临近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两人分隔两地生活,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连累他。于是(子瞻)又返回阳羡,回到以前住的地方。不久,病情严重,几天以后就去世了。子由听说(子瞻)去世,悲伤悼念痛不欲生。



        相关文言文练习
        《回君传》《曹绍夔捉“怪”》
        袁中道《寿大姊五十序》袁中道《龚春所公传》
        《尹师鲁墓志铭》柳宗元《愚溪对》
        《养狸述》袁中道《一瓢道人》
        《关木匠传》《史记·黄帝本纪》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记盗》
        《农夫耕田》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
        《明史·陈子壮传》《晋书·潘岳传》
        《江进之传》曾巩《与孙司封书》
        《鹦鹉救火》《北齐书·段韶传》
        《游荷叶山记》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郑人逃暑》袁中道《楮亭记》
        《明史·牟俸传》《太平广记·器量一》
        《游石首绣林山记》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魏书·高允传》
        《晋书·刘伶传》《清史稿·曹锡宝传》
        袁中道《听雨堂记》《宋史·钱若水传》
        袁中道《卷雪楼记》袁中道《石浦先生传》
        袁中道《李温陵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