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   曰:‘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不贡,告不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儿顿乎!吾闻夫夫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注:①囊(gā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②稷,谷物泛称;后稷,传说中的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世泛指农官,相传周族的先祖曾长期担任此职。③不窋(zhú)   :古代周族部落首领。④大毕、伯士、树:相传为犬戎族的首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B.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F.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D.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载,在本处是句首或句中语助词,与《氓》中“载笑载言”的“载”字意思一样。
        B.忝,意为“辱没”,该字在本文中的用法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忝”字不同。
        C.荒服,古代“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D.让,此处意为“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字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穆王野心勃勃,想要出兵征讨犬戎,祭公谋父为了制止他的错误行为,从“先王耀德不观兵”的基本观点出发进行劝谏,引经据典,很具说服力。
        B.祭公谋父为了说服周穆王,列举了先王端正品行、敦厚爱民的实例,主张用礼法去教化百姓,最终让百姓感激天子的恩德而畏惧威刑,从而壮大王业。
        C.商纣王昏庸无道,残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揭竿而起,和周武王一起发动正义的战争,在牧野打败商朝军队,这不是崇尚武力,而是体恤百姓、为国除害。
        D.祭公谋父认为犬戎的首领一直履行朝见职责,周朝贸然出征讨伐,是废弃先王遗训而使王业败坏;周穆王不听劝告,最终只落得荒服诸侯不再来朝见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4分)
        (2)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4分)
        14.请简要概括祭公在劝谏周穆王时引用周文公颂诗的目的。(3分)
         
         
        答案:
        10.B
        11.D  
        12.C
        13.(1)到了武王时,昭显先人光明的德行而且加上仁慈和善(把仁慈和善增加上去),侍奉神灵,保护百姓,没有谁不欢欣喜悦。
        (2)如果颁布了法令、文告后还有不做到的,那就进一步修养德行而不劳役百姓远征。正因为如此,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王也没有不信服的。
        14.(1)希望国君收起干戈,不要用武力对外征讨。(1分)
        (2)施行仁政,让美德遍及全国而发扬光大,才能让国之基业发展壮大。(2分)
        【参考译文】
        周穆王将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先王耀明文德而不炫耀兵威。兵威平时敛藏而只在适当的时候动用,这样一动用才会显示出威力,而炫耀就会被轻视,被轻视便失去了威慑作用。所以周公的颂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只求让美德遍及全国而发扬光大,相信我王定能长保封疆。’先王对于百姓,鼓励他们端正德性和敦厚品行,增加百姓的财富,使他们有称心的器物使用,明示利害的方向,依靠礼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趋利避害、感怀君王的恩德而畏惧君王的威严。所以先王能使自己的基业世代相延并不断壮大。
        “从前我们的先王世代担任农官,尽心为虞、夏做事。到夏朝衰落时,废去了农官而不重视农事,我们的先王不窋因为失去官职,只好自己躲藏到戎、狄的地方,他不敢荒废先人的基业,时时论叙先人的德行,继承先人的事业,修撰他们的教训典籍,时刻恭敬勤勉,以敦厚自守,以忠信自奉,累世奉修德行,不辱没先人。到了武王时,昭显先人的光明德行而且加上仁慈和善,敬奉神灵,保护百姓,没有谁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则为民众深恶痛绝,百姓无法忍受他的残暴统治,欣然拥戴武王,武王才出兵商郊牧野。这说明先王并非崇尚武力,而是体恤百姓的忧患而除去他们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在王畿内的是甸服,在王畿外的是侯服,侯服之外的是宾服,夷蛮地区是要服,戎狄地区是荒服。属甸服的供日祭,属侯服的供月祀,属宾服的供时享,属要服的供岁贡,属荒服的则有朝见天子的义务。每天一次的祭、每月一次的祀、每季一次的享、每年一次的贡和一生一次的朝见天子之礼,这都是先王定下的规诫。如果甸服有不履行日祭义务的,天子就应修治自己的思想;侯服有不履行月祀义务的,天子就要修治自己的号令;宾服有不履行时享义务的,天子就要修治法律规章;要服有不履行岁贡义务的,天子就要修治名号尊卑;荒服有不履行朝见天子义务的,天子就要修治自己的德行,依次做了上述的内省修治后如还有不履行义务的,才可以依法处置。因此,才有惩罚不祭、攻伐不祀、征讨不享、谴责不贡、告谕不朝的各种措施,才有惩罚的刑法、攻伐的军队、征讨的装备、谴责的法令、晓谕的文辞。如果颁布了法令、文告后还有不做到的,那就进一步修养德行而不劳役百姓远征。正因为如此,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侯也没有不信服的。
        “如今,自从大毕、伯士去世以后,犬戎的新君一直按照荒服的职责来朝见。天子说:‘我将以不享的罪名去讨伐他们,并以此向他们炫耀武力。’这难道不是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王业危败吗?我听说犬戎新君树,敦厚纯朴,遵守先人的德行,遵守荒服之礼不变,他们是有抵御我们的理由的。”
        周穆王不听劝告,去征讨犬戎,结果只得到了犬戎进贡的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从此荒服地区的诸侯再也不来朝见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二)《国语·晋语·公在秦三月》
        《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
        《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季文子相宣成》
        《国语·越语·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国语·越语下·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
        《国语·晋语八·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国语·周语》《太平广记·杜伯名》
        《敬姜论劳逸》《国语·晋语四·公子过郑》
        《国语·鲁语·鲁襄公如楚》《国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
        《国语·敬姜论劳逸》国语《吴王夫差既许越成》
        《国语·越语下》(二)《董叔攀附权贵》
        《国语·鲁语》《国语·越语下》阅练习及答案
        《赵简子传》《国语·楚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