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隋主》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顿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仲方上书曰:“今唯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度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彼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为基州刺史。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各有等差。晋州刺史皇甫续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将出师,臣愿展丝发之效!”隋主劳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B.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橫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C.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D.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橫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受禅,承受禅让的帝位,指的是因为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殂,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相同,在古代指帝王、王后或太后的死亡。
        C.解甲,脱下战衣,既指军事行动中停下来休息,也指投降,文中指的是前者。
        D.稽首,头触碰在地且停留一会儿,是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之中最隆重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隋主对陈国采取示好的外交方式,抓获对方间谍后,赠送衣服、马匹予以遣返;在给陈后主的信函中,尊称对方的姓名并行顿首之礼。
        B.陈后主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给隋主的书信末尾,号称自己治下的陈国为“此宇宙”,自夸清泰,语气骄矜,这使隋国君臣上下不悦。
        C.崔仲方为平定陈国积极献策,提出应在武昌以下秘密部署,在益、信等地建造舟船,做好水战的准备,并制定了详细灵活的作战策略。
        D.隋主以拯救邻国百姓为名决定出兵,命人把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示警,希望陈后主能改过自新、善待百姓,隋主也就不会苛求其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
         
        (2)人请密之,隋主日:“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
         
         
        14.文中隋主用了怎样的计策使陈国困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 D
        11. B(“殂”,泛指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不相同)
        12. A(是称自己的姓名“杨坚”)
        13. (1)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够使他们耽误农时。(“微”1分,“掩袭”1分,“彼”1分,“废”1分)
        (2)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这件事,隋主说:“我将要公开地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密之”1分,“显行天诛”1分,“何密之有”2分)
        14. 袭扰战术来削弱陈国。①每当陈境收获之时,隋军总在边境集合军队,陈国于是做好战斗准备,然而隋军又解散,如此反复迷惑陈军,使他们疲于应对,南方的农时也被耽搁。②利用江南房子多用茅竹搭建容易起火的弱点,隋军不断趁风季派人潜入陈境纵火,使陈国财力物力受损。(“计策”1分,“表现”每点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起初,隋文帝受禅即位以来,与陈国十分友好,每次抓获陈国的间谍,都赠送衣服、马匹,客气地予以遣返。然而陈宣帝还是不断地让军队侵扰边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国军队对陈国发动了一次进攻,适逢陈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师退军,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陈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陈后主的回信却越发狂妄自大,信末说:“想你统治的区域内安好,我这里天下清平。”隋文帝看了回信很不高兴,并把它展示给朝臣,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臣下应当受死,再一次跪拜叩头请罪。
        隋文帝向高颍询问平定陈的策略,高颍回答说:“长江以北地区天气寒冷,田里庄稼的收获要晩一些;而江南地区水田里庄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计在对方的收获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的状况,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够使他们耽误农时。等到对方聚集了军队,我们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我们再调集大军准备进攻,他们必然不会相信。这样,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我们的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我军渡江登岸与敌军作战,士气就会大增。再说江南水浅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储积都不是藏在地窖里。如果我们暗中派人借风纵火,焚烧他们的储积,等他们重修后,再去焚烧。这样不超出几年,对方必定力竭财尽。”隋文帝采纳了高颍的计谋,陈国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于是上柱国杨素、吴州总管贺若弼以及光州刺史高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都争着进献平定陈国的策略。崔仲方上书说:“如今必须自武昌以下,在薪、和等州增加精兵,秘密进行部署、筹划;在益、信等州,立刻建造了舟船,同时尽量壮大声势,作好水战的准备。蜀、汉二江在长江的上流,是水陆要地,势所必争。陈国虽然在荆门、巴陵。盆城等地置备了船只,但最终还是要聚集大军于汉口、峡口,通过水战来与我们决战。如果陈国断定我们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锐部队赶赴上游增援,我们在下游的将帅即可率军乘机横渡长江;如果陈国把精锐部队都部署在下游守卫,我们的上游诸军即可顺流而下,鼓行向前。陈国虽然有九江、五湖之险可资凭恃,但没有德行就难以固守;仅有精锐骁勇的三吴、百越的士兵,没有恩义也就无法自立于当世。”于是隋文帝任命崔仲方为基州刺史。
        等到陈国接受后梁萧岩等人投降,隋文帝更加愤怒,对高说:“我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因为有长江一条衣带宽的水而不去拯救他们呢!”于是命令大造战船。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进攻,隋文帝说:“我将要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并让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使其顺流而下,说:“如果陈后主害怕,改过自新,我还能再要求什么呢!”
        隋国晋州刺史皇甫续将要赴任,在向隋文帝辞行时叩头行礼上言平定陈朝有三条理由。隋文帝问具体情况,皇甫续回答说:“第一是以大国吞并小国;第二是以有道讨伐无道;第三是陈朝接纳叛臣萧岩等人,我们师出有名。陛下如果命将出师,我愿意效微薄之力。”隋文帝对他加以慰劳,然后让他赴晋州上任。
         



        相关文言文练习
        《资治通鉴·北抗契丹》《资治通鉴·汉纪八》
        《宋弘责桓谭》《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
        《资治通鉴·齐纪三》《资治通鉴·周纪一》(二)
        资治通鉴《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资治通鉴·隋纪·义宁元年六月,己卯》《资治通鉴·房玄龄明达吏事》
        《资治通鉴·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二)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
        《资治通鉴·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资治通鉴·周世宗征伐淮南》
        《资治通鉴·冬,先零、沈氏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资治通鉴·唐武宗践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对比《资治通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二)《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资治通鉴·唐纪八·上神采英毅》(二)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
        《资治通鉴·唐纪·上将幸东都》《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祐》
        《资治通鉴·初,刘备在荆州》《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资治通鉴·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资治通鉴·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武王至洛阳》
        《资治通鉴·魏斯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初,吐蕃自恃其强》《韩休为相》
        《资治通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资治通鉴·刘黑闼传》
        《秦王欲伐齐》《李敬玄之西征也》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